10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一行三人访问清华大学地学系。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系党总支书记罗勇教授等会见了来宾,杨军教授和白玉琪、蔡闻佳、刘竹和许磊副教授等参加会见并进行学术交流。 宫鹏向来宾介绍地学系的有关情况。 首先,宫鹏代表地学系对陈冯富珍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来宾简要介绍了地学系的历史沿革、发展目标、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等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地学系在星球健康方面的研究重点和工作部署以及亮点成果。随后双方就气候模式、环境变化与疾病传播、气候变化与公众健康、全球碳排放实时监测、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数据和健康城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学术交流后双方合影留念。 陈冯富珍表示,21世纪的公共卫生是一门跨领域的综合学科,以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为基础,涉及与气候、环境、经济和政策等多个领域的交叉。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出现以来,呈现出全球性大流行趋势。尽管许多国家已采取社交隔离等多种方法来减缓该病毒的快速传播,降低对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的压力,但这些举措的强度和实施时间在各个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病例数仍居高不下。持续的社会封锁和旅行限制已对世界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亟需从更广泛更深入的角度寻求有效抑制全球范围内该病毒大规模流行的策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成立了以宫鹏教授、徐冰教授为首的研究组,并联合挪威奥斯陆大学生态与进化综合中心Nils Chr. Stenseth教授,开展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9月28日,该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题了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需要联合干预以防控未来传播浪潮”(Global COVID-19 pandemic demands joint interventions to the suppression of f...
9月1日,地学系召开线上全体教师会,传达并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地学系全体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 参会教师合影 教学副系主任张强首先传达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主要精神。他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全文,传达了孙春兰副总理和陈宝生部长在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结合邱勇校长对清华下一阶段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他简要回顾了地学系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完善学科评价标准,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引导等地学系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重点推进的工作。 接下来,张强根据学校在秋季学期开展融合交互式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详细布置了地学系开展融合交互式教学各项工作。他说本学期融合交互式教学比春季学期线上教学更复杂,地学系全体任课教师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8月26日下午,地学系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第五教学楼5204举行。地学系主任宫鹏,党总支书记罗勇,教学副系主任张强,教师代表李伟、许磊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系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主持。 系主任宫鹏致辞 宫鹏在致辞中对新生们成为地学系一员表示祝贺和欢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地学系的历史使命、建设宗旨和发展目标,展示了地学系建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宫鹏说,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地学系师生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团结合作,完成了多项优秀研究成果,为科学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指出,地学系师生要总结这次应对新冠疫情科研工作的经验,练好本领,为解决国家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系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主持典礼 教师代表李伟发言 地学系青年教师李伟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李伟结合自己求学和从教经历,鼓励同学们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在学术...
8月25日,地学系迎来了2020级研究生新生。目前已有31名同学顺利完成现场入学报到手续,另有1名国际生通过线上报到。32名新生有17名同学属于生态学学科,15名同学属于大气科学学科。他们将在未来两周内参加学校和地学系组织的各项学科专业强化教育活动。 地学系研工组和办公室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迎新工作。研工组和办公室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总体形势,除协助新生完成报到注册等各项手续外,还为新生准备了防疫大礼包。地学系14名高年级同学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迎新工作。在迎新现场,志愿者向新生发放资料袋,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入住宿舍,还向新生介绍了学校疫情防控形势和相关政策。 在新生入学报到当天晚上,地学系研工组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走访探望了七号楼、十二号楼、二十三号楼、三十一号楼宿舍的研究生新生同学。研工组详细了解了新生办理入校手续情况,向同学们解答了校园生活各方面的疑问,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研工组鼓励新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开...
继成功绘制世界首幅1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图,牵头完成世界首套30米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之后,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宫鹏及其团队今年开始与商汤联合做全球3米分辨率的地表覆盖图。 在WGDC2020上发表有关城市遥感监测、模拟与城市体检的相关演讲后,宫鹏与泰伯网记者进行独家对话。 01 遥感关键在应用 与诸多海归学者一样,宫鹏在回国之初投身教育和科研,亲历了中国遥感事业的成长与壮大。 2004年,宫鹏被任命为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推动遥感定量化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2008年,协助北京师范大学建成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年起,协助成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也是在那时,时任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宫鹏开始思考遥感的发展方向。他认为遥感发展必须需求牵引、技术推动,以有效应用为最终目的,并开始启动全球遥感制图工作,推...
经过多年发展,清华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于2019年顺利完成联合地球系统模式1.1版本(Community Integrated Earth System Model, CIESM)的开发。日前,国际模式发展主流期刊《地球系统模拟进展》(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发表了介绍该模式的论文。 联合地球系统模式CIESM包含13个自主开发或改进的物理方案和模块,如改进的深对流参数化方案、单冰云微物理方案、统计云宏物理方案、四流短波辐射计算方案、次网格地形拖曳方案、海气通量方案、海洋混合方案、新热力学粗糙度方案等,以及自主的耦合器C-Coupler2、新的共形映射海洋网格、高可扩展海洋正压求解器、新的土壤和土地利用数据和高效陆地碳氮循环模块等。其中C-Coupler2被国内多家单位采用,高可扩展海洋正压求解器已被美国NCAR最新一代的地球系统模式CESM2.0采用。同时,通过大量的移植和优化工作,该模式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上完成所有参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
8月3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研究组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题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减弱可减缓气候变化对中国空气质量的惩罚效应”(Weakening 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mitigate climate penalty on Chinese air quality)的研究长文(Article),指出我国未来污染减排将导致气溶胶辐射效应减弱和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改善,进而抵消全球变暖对我国空气质量与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和静稳事件日趋频繁,从而加剧区域空气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可能对全球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没有单独评估短寿命气溶胶变化带来的辐射效应及其影响。实际上,气溶胶可通过改变大气辐射收支影响气候系统,进而影响空气质量。我国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将大幅削减未来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气溶胶浓度,从而减弱气溶胶辐射效应并进一步影响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