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 正文

为贯彻落实学习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于10月16日在理学院报告厅召开2020~2021学年度秋季学期教学工作研讨会暨清华大学第610期博士生论坛。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地学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罗勇,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武海平及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地学系副系主任张强主持。

图1 地学系2020~2021学年度秋季学期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理学院报告厅举行

图2 教学工作研讨会由张强(左一)主持,杨军(左二)、彭怡然(右一)在会议上作介绍。

在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张强教授介绍了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背景、重大意义及指导方针,并对地学系研究生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建议进行了说明。杨军教授从课程体系、学分设置、研究生培养环节等方面对比了国内外的生态学科,提出地学系课程体系的修改建议。他建议应遵循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相结合的模式,以本系课程为主,外系和校外课程为辅,适当提高专业学分要求。彭怡然副教授对于博士生资格考试、大气科学课程体系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等问题作介绍。她建议课程的设置需要让学生有进阶的选择,要重视学分和学科水平的配置,提高社会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专业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鉴赏能力以及分辨经典论文和创新论文的能力。

图3 宫鹏在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同与会教师交流。

与会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纷纷就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计划等问题畅所欲言、深入研讨。宫鹏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了博士生阶段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的积累很重要,也要重视创新。他强调了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老师们应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需要多了解别人的研究,也要适应需求的变化。同时,他对研究生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他指出,地学系在教学工作上应创新思路、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培养社会领军人才。

在讨论环节,刘竹副教授建议开设地球性能计算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关大博教授认为,学生选课要有学分限制、需重视学习效率,在课程体系方面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阳坤教授建议,应重点培养研究生的思考能力、增设野外实践课程。杨军教授提出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图4 罗勇作总结发言。

罗勇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教学工作研讨会继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召开后举行,对于地学系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及时和必要。会议不仅总结了十年来地学系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下一步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改革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认为,地学系今后仍要继续坚持地球系统科学建设思路,坚持多学科交叉发展模式和面向定量化。在此基础上,地学系要尽快开展课题体系改革。

在教学工作研讨会结束后,地学系于16日下午召开以“全球变化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在推动我国全球变化领域的发展,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学科交叉,提高青年学子对全球变化研究的热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地学系、建筑学院的八位博士生围绕灰霾污染原因、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覆盖变化、城市热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报告。

图5 武海平在论坛上致开幕辞。

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武海平为论坛致开幕致辞。他介绍说,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由来已久,今年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第七届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虽然没有如期举办,但是地学系肩负着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大旗,这也是清华地学系创建的初衷。武海平表示,在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灵感,提高科研水平等方面,举办博士生论坛具有其重要意义。

图6 博士生依次在论坛上作报告。

在学术报告环节,陈春榕同学基于新乡和保定的野外观测站点,介绍了他关于华北地区秋冬季灰霾污染成因及二次气溶胶形成机理研究;屠滢同学报告了关于土地覆盖到土地利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高博宇同学介绍了多尺度下量化栖息地及周边景观对水鸟多样性的研究工作;在农业产量方面,乔圣超同学介绍了基于半经验作物模型估算全球小麦产量亏缺问题。郑珏鹏同学在汇报中介绍了关于油棕树冠提取与数量的统计,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对马来西亚的油棕进行了识别;朱子琪同学介绍了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绿度的环境影响规律;赵哲同学利用火灾和生物量数据,发现火灾加剧了非洲边缘森林退化,更加精细地量化了森林退化的结果。此外,来自建筑学院的蔡智同学分享了他关于武汉封城前后,城市热环境变化的相关研究。

在听取各位同学的学术报告后,经与会专家评审,来自地学系的博士生郑钰鹏和屠滢荣获本次论坛的优秀报告奖。

图7 宫鹏作论坛总结发言。

宫鹏教授在论坛的总结发言中强调,新一代清华地学学子要打好研究知识基础,理清学术前后的逻辑关系。对于具体问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发展为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图8 论坛结束后与会师生合影。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办,地学系研究生会承办,6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供稿:徐孟、地学系研会

审核:武海平、卢麾

摄影/编辑:王佳音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徐芳华研究组揭示北欧海高密度溢出流水体的来源与上游路径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刘竹研究组揭示新冠疫情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创纪录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