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湿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湿热浪的强度和频率将进一步增加。湿热浪发生时,土壤比平时更湿,边界层高度较低,地表的蒸发增加了近地层大气湿度。小雨天的陆面大气过程及辐射变化如何影响极端湿热?当前全球气候模式普遍存在小雨模拟过多的问题,然而模式中过多的小雨对湿热浪的模拟产生的影响尚未明确。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王勇副教授课题组继揭示了小雨主导气溶胶湿沉降之后(W...
中国城市化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被高度压缩,这导致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的快速流动,因此,中国在取得城市化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另外,本世纪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促进城乡关系和谐发展的政策,对城乡转型模式重塑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城乡转型模式如何影响城乡间福祉提出了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综合考虑土地-人口-产业三个城乡转型进程,利用多源地理栅格数据并结...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基石,保护地在保护自然区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根本性作用。人类驱动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导致保护地内的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从而对其有效性造成损害。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可从不同角度反映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境的影响,然而保护地的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全球动态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利用全球逐年遥感数据与生境质量模型,揭示了1992-...
高时效、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球系统模式开发、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评价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土地覆盖制图方法通常依赖于单一的数据驱动模型或知识驱动模型,然而前者在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时可能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后者则可能因数据不足或先验知识不完善而导致精度较低。随着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加,亟需一种能够整合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优势的新方法,以提升土地覆盖制图的时空精度和实时...
全球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全球气候模式都是在大约100-200公里的网格尺度进行陆-气耦合,无法显式表征网格内(即次网格)各地表单元(例如:植被、城市、湖泊、农田等)陆-气耦合的异质性。以城市为例,其覆盖面积所占模式网格比例很小,但相比于周围农村具有显著的城乡温度和降水差异。采用传统的网格尺度陆-气耦合方案无法表征次网格各地表单元之间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差异,而且网格面积加权平均...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张强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中国大气成分变化驱动因素及环境健康效应”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地学系教师首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我国是全球大气成分变化最剧烈、大气污染构成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中国大气成分变化驱动因素及环境健康效应”项目主要完成人张强(清华大学)、贺...
大力发展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实现巴黎协定未来气候目标的必要途径。然而,风光资源受气象条件影响,具有高度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风光潜在供应缺口会导致高比例风光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挑战。因此,探究历史气象条件下全球高比例风光系统的潜在电力短缺事件变化趋势,对于理解未来电力系统面临的极端安全风险和促进电力系统稳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受气候变化、城市化等因素影响,城市高温事件不断增多,空调(air conditioning, 简称AC)已经成为保持室内热舒适的关键设备。然而,空调的大量使用会加剧室外温度的升高,在用电高峰期对电力系统造成负担。当前对于广泛使用空调引发的室内外热舒适度变化及其导致的不公平性缺乏量化研究,因此无法提供改善室内外热舒适度公平性的有效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徐冰教授课题组集成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