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与其发生频数密切相关。在过去数十年间,全球热带气旋的年频数大致稳定在80-90个,但未来这一频数的变化趋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另外,约束全球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基本物理机制仍不清晰,这一科学问题也亟待解决。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林岩銮教授课题组聚焦于全球热带气旋的年频数开展研究,尝试探索...
11月19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了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刘利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地球系统模式公共耦合器平台及其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耦合多圈层的地球系统模式是地球系统科学、气候变化应对和气象防灾减灾等的重要科学工具。耦合器是支撑多圈层分量模式间相互作用与系统集成的公共基础平台。我国与欧美几乎同期启动模式研发,但耦合器研发比...
青藏高原的天空清澈无瑕,辽阔深邃,但凡去过青藏高原的人都会对这样的蓝天印象深刻。如果细致观察会发现,青藏高原有一种独特的云,它形似爆裂的爆米花,我们称它为“爆米花”云(如图1)。这种云尺度小,它们的形成与青藏高原旺盛的对流活动有关。这些小尺度云的存在会改变地表辐射的能量平衡,但其对高原不同尺度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机理仍不清楚。已有研究从局地陆气相互作用(减少蒸散发)的角度阐明了小尺度云减少青藏高原降...
旅游活动促进了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使得游客能够在其他地区收获不同的身心文化体验。然而,这种跨区域文化服务流动的模式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了解游客的流动特征及其旅游满意度,能够有效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旅游业的跨区域合作,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基于元耦合(Metacoupling)框架,采用中国5A级自然旅游景区旅游IP属地与评论大数据,揭示了省内耦合(Intra...
2024年11月4日凌晨,清华大学地学系刘竹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东秀珠研究员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张涛研究员团队、大连海事大学孙野青教授团队一起合作开展的实验样本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该实验是基于中国空间站的地外生态系统模拟实验,基于中国空间站舱内与舱外实验平台,通过暴露不同水平的宇宙辐射及有无微重力协同的环境,测试地球极端微生物的地外环境特别是模拟火星环境的适应性,探...
11月5日,《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以下简称“中国报告”)在北京发布。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教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先生、国家疾控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李筱翠副司长、《柳叶刀》杂志亚洲高级执行主编王辉(Helena Wang)女士、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郑志杰教授,“柳叶刀倒计时”项目全球共同主席、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发布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例如,2003年欧洲夏季热浪是最具代表性的极端事件之一。作为全球气候的关键调控区域之一,青藏高原因其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特征,被称为“第三极”。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重要作用,但其在季节至年际预测中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利用新开发的陆面耦合数据同化系统,将青藏高原观测数据融入耦合气候模式...
极端湿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湿热浪的强度和频率将进一步增加。湿热浪发生时,土壤比平时更湿,边界层高度较低,地表的蒸发增加了近地层大气湿度。小雨天的陆面大气过程及辐射变化如何影响极端湿热?当前全球气候模式普遍存在小雨模拟过多的问题,然而模式中过多的小雨对湿热浪的模拟产生的影响尚未明确。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王勇副教授课题组继揭示了小雨主导气溶胶湿沉降之后(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