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举行新一代地球观测数据与制图成果发布会。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刘涵一起,对外发布了清华大学基于亚马逊云服务(AWS)完成的新一代中国地区地球观测数据集(Seamless Data Cube, 简称SDC)—— 2000~2018年30米分辨率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和在此基础上研制的中国逐季节地表覆盖和逐年土地利用制图成果。财新网、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普时报等多家媒体,以及参与项目合作的亚马逊云服务(AWS)和光环云数据有限公司团队参加了发布会。 清华大学新研制的无缝数据集,填补了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频率观测的空白。 图1 首套中国30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SDC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地球观测卫星Landsat每16天才能对全球扫描一遍,所获得的数据集是不完整的。宫鹏教授团队采用时空遥感技术手段和MODIS图像辅助研发的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Seamless Data Cube,使得每一天都有一套完整的全球30米分...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地学系长聘教授付昊桓获颁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和模范代表,集中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潜心科研 付昊桓教授一直潜心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以多维度并行及系统性优化的新方法,高效支持了大气模拟、地震模拟等关键科学应用在国产超算系统上千万核规模的并行。2017年,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得“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实现了我国连续两年蝉联获得这一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除此之外,付昊桓为第一作者的“全球气候模式的高性能模拟”研究也入围“戈登·贝尔”奖,在该奖当年三项获提名研究中占据两席。付昊桓现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近五年来,他带领平均年龄27岁的无锡超算青年团队所研发的多个大规模并行应用软件...
值清华大学109周年校庆之际,地学系于4月26日下午举办2020年“心系地学,共叙未来”云上校友座谈会。地学系主任宫鹏,系副主任武海平,系研工组组长卢麾,地学系校友和在读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会议由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 宫鹏对参加座谈会的校友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地学系近年来在科研教学、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科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这些成绩离不开校友们的努力工作和贡献。宫鹏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请校友们做好防护,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工作,地学系永远是大家坚强的后盾。宫鹏还对年轻校友们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在追求科学和努力工作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为国家和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 云上校友座谈会 座谈会上,校友们回顾了在清华期间丰富充实的学习生活经历,介绍了各自工作的发展情况。校友们还纷纷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地学学科发展提出了积极建议,同时也表达了美好祝愿。...
3月10日上午10时,地学系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召开“2020年度春季学期首次系领导接待日会议”,目的是为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大家解决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困难。会议由研工组组长卢麾主持。系主任宫鹏、党总支书记罗勇、系副主任武海平、系副主任张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林光辉出席会议。地学系8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党总支书记罗勇对地学系全体同学表示慰问和感谢,感谢同学们在疫情期间,按照国家、各地和学校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做到科学研究不停步。罗勇说,地学系师生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了前三周的线上教学任务,科学研究方面也保持正常,特别是在徐冰教授和宫鹏教授的带领下,启动了“新冠病毒多尺度流行传播模拟研究”的研究课题,地学研究生分团委的同学们还建立了逐小时更新的全球病例数据库。罗勇表示,虽然现在的疫情形势朝着向好方向发展,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必...
3月5日,黄小猛副教授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预报订正方法研究》一文荣获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论文一等奖,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联合实验室许立兵为第一作者,黄小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于2019年12月6日落下帷幕,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信息产业发展联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次经论坛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3篇。 文章合作者还包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幸荣,邢建勇以及刘克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王安喜,地学系博士生陈悦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预报订正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深度神经网络结合的WRF预报结果订正方案,从而进行精细化预报,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场预报的优越性。随机森林是基于特征决策树的集合模型,可以统计某一特征被选为分裂特征的次数、带来的平均增益以及该特征对每棵树的覆盖率,具有良...
2020年的开始,注定是不平凡的。面对疫情,学校做出“延期开学、如期上课”的重要决定。清华师生们相聚云端,春季学期的课程顺利开讲!跟地学系的其他老师一样,“陆面过程”的任课教师阳坤教授也在课前做足了功课,而且他还对线上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公开课的方式在地学系官方微博进行直播。目前这门课程的浏览量已经达到32万余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课”! 课前做足准备工作 在这个疫情突发的特殊阶段,把原本在教室讲授的课程变成“网红课”,对于阳老师来说,既是创新,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一方面,“陆面过程”这门课在国内是首次开设,学科交叉性非常强,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并且要求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另一方面,阳老师又把课程作为公开课来讲,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阳老师在备课阶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期间,他每天工作到凌晨,根据课程的学时安排,精心设计上课节奏,重点把握知识点的穿插,注重增强与学生的线上互动。 “云端...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月30日,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重要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在线教学,确保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地学系师生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精心准备,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雨课堂和其他在线平台的技术支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上在线教学方法。开学第一周,师生们相聚屏幕前,地学系前半学期的九门课程均顺利开讲,教学效果良好。 课前筹备 为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按原定教学计划、依教学日历开展教学工作,地学系成立了防控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组,建立了教学工作微信群,实时沟通信息,及时反馈意见,充分交流经验。在2月7日召开的地学系全体教师网络视频工作会议上,系主任宫鹏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好各项准备,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张强对有序开展地学系各项教学工作进行了落实部署。宫鹏和张强还亲自带头接受线上教学培训。 地学系教务老师密切协调教学...
2月7日上午10时,地学系召开全体教师网络视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地学系全体教师、职员以及博士后共71人在线参加会议。系主任宫鹏、总支书记罗勇出席,会议由副系主任武海平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宫鹏建议全体与会人员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逝去的同胞默哀一分钟。 党总支书记罗勇介绍了学校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地学系的疫情防控执行情况。罗勇表示,地学系第一时间成立防控疫情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及时协调处理师生关切的问题,有效落实学校防控疫情的各项部署。他对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表示感谢。罗勇还介绍了本学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等相关科研工作安排,鼓励教师积极申报。 会议现场 副系主任张强介绍了本学期教学安排及毕业生工作等相关调整情况。张强传达了学校关于抗疫期间“延期返校、正常教学、发挥优势、保质保量”指导原则,对有序开展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