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科研团队在地学领域顶级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发表题为“全球1982~2015年土地覆盖逐年动态及长期变化”(Annual dynamics of global land cover and its long-term changes from 1982 to 2015)的论文,对外发布了全球1982~2015年逐年长时序动态土地覆盖数据产品(GLASS-GLC)。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不断变化,人们迫切需要对全球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进行有效监测和全面分析。然而,当前全球长时序、全类别、高精度土地覆盖变化数据产品十分缺乏。针对这种情况,宫鹏教授团队研发了具有5 km空间分辨率和34年长时序逐年动态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GLASS-GLC。作为地球系统模式的关键输入参数之一,这套产品对于全球碳和水循环,植被动态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环境变化及模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作为农林生产、...
2020年6月1日晚7:30~9:00,地学系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全体教师会。系主任宫鹏、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出席会议。地学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系综合办公室和业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副系主任武海平主持。 参加会议教师合影 会议第一部分讨论了《地学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修订版)。全体教师围绕地学学科规划与发展、教师队伍规划、地球系统模式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对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教师讨论了目前地学系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状况及未来发展需求,希望把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得越来越好。会议还针对年轻教师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之后对是否原则性通过《地学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修订版)进行了投票,并全票通过。 新的《地学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既完善了地学系的教师聘任、管理制度,也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地学系教师将在新的管理办法下不断提升自己,持续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打造具有地学特色的科研教学氛围,取得丰硕成果。 会...
5月22日,清华大学地学系罗勇教授团队参加了2020年汛期气候趋势滚动预测电视电话会商会议,通过网络会商的形式提供2020中国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结果,参与分析、研判和订正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会议由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水利信息中心在京共同举办,参加会商的还有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各区域气候中心。 罗勇教授团队通过与国家气候中心和地学系有关专家的合作,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展了全国汛期降水趋势的客观化预测方法研究和系统研制。在预测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既使用了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模式BCC-CSM1.1m,以及英国气象局的GloSea5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SEAS5模式等多个业务预测模式结果,又充分利用了观测资料信息。测试表明,近两年(2018和2019年)模型的汛期降水预测回算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首次参加汛期气候趋势滚动预测会商,标志着该团队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级气候业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汛期旱涝灾害对我国...
5月14日上午,地学系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会议旨在规范地学系的宣传工作,更好地展示地学风采,扩大地学系在校内外的影响。党总支书记罗勇、系副主任武海平、党总支委员黄小猛,以及行政办公室职员、各党支部宣传委员、课题组宣传助理和研究生德育助理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武海平主持。 首先,黄小猛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学校宣传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对理论学习要点和宣传工作任务进行了解读。学校规范了院系新闻宣传岗位的具体职责,为地学系招聘宣传工作人员,以及设定相应的岗位提供了参考。他还传达了学校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覃川在校宣传工作会议上对全校宣传工作成绩的总结以及对2020年工作要点的部署。最后,黄小猛分享了三个院系在宣传工作方面的的成功经验,可为地学系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接下来,付美娟从地学系的宣传平台、宣传内容、工作要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做了工作汇报。 随后,会议征求参会人员对...
地球系统科学系白玉琪长聘副教授日前被评为“第七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白玉琪老师长期从事地球观测数据和地球模拟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的方法研究。他建立了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第一个有文献记录的”互联网OGC服务主动搜索模型;主持研发了CEOS全球卫星遥感影像聚合搜索系统(CWIC)和GEOSS的核心系统,实现了全球10大遥感数据中心1.9亿幅影像、全球183个对地观测数据中心10大类共计4.2亿观测资源的聚合搜索,国际访问量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CWIC的第一个中国数据节点,实现了中国研制的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产品的国际共享;主持研制了清华大学第一项(中国第四项)ISO TC/211国际地理信息标准。 白玉琪老师现为国家遥感中心中国GEO部际协调小组支撑专家、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技术总体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委员、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基础设施工作组(GIDTT)中国国家代表之一、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耦合模拟工作组(WGCM)地...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简称“地学系”)计划于2020年7月初举行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备注:受疫情影响,具体组织方式另行通知)。夏令营旨在增进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了解、对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认识,加强与地学系的沟通交流。请有意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按照要求完成预报名。 在夏令营期间,营员将与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进行交流,通过讲座、互动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感受地学系的国际化教学科研氛围。优秀营员将享受以下政策:如获得所在院校2020年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满足我校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有关要求,在9月份的推荐免试报名第一志愿填报我系者,可免材料审查直接入围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本届夏令营只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 一、申请资格 1、申请者应为在校大气科学、生态学(含植物学、土壤化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或相关专...
3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到地学系调研毕业就业和疫情防控工作。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系主任宫鹏、副主任武海平和副主任张强参加调研座谈会,并作介绍汇报。 薛其坤代表学校对地学系师生表达了慰问和感谢,对地学系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毕业就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表示肯定。他指出,目前防疫工作仍处在最吃劲的时候,要求大家坚定信心不放松。同时,他还要求各项工作要做得更细,既要继续平稳有序进行在线教学,还要关心学生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罗勇对薛其坤副校长代表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来到地学系调研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地学系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工作部署、教师在线授课评价和新冠肺炎疫情科学研究,重点汇报了毕业年级学生的毕业就业等相关工作。首佳物业经理介绍了蒙民伟科技大楼办公区人员进出管理模式和消毒清扫等情况。 地学系成立了毕业就业工作小组,全面掌握了163名在读...
3月10日上午10时,地学系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召开“2020年度春季学期首次系领导接待日会议”,目的是为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大家解决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困难。会议由研工组组长卢麾主持。系主任宫鹏、党总支书记罗勇、系副主任武海平、系副主任张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林光辉出席会议。地学系8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党总支书记罗勇对地学系全体同学表示慰问和感谢,感谢同学们在疫情期间,按照国家、各地和学校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做到科学研究不停步。罗勇说,地学系师生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了前三周的线上教学任务,科学研究方面也保持正常,特别是在徐冰教授和宫鹏教授的带领下,启动了“新冠病毒多尺度流行传播模拟研究”的研究课题,地学研究生分团委的同学们还建立了逐小时更新的全球病例数据库。罗勇表示,虽然现在的疫情形势朝着向好方向发展,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必...
3月5日,黄小猛副教授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预报订正方法研究》一文荣获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论文一等奖,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联合实验室许立兵为第一作者,黄小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于2019年12月6日落下帷幕,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信息产业发展联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次经论坛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3篇。 文章合作者还包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幸荣,邢建勇以及刘克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王安喜,地学系博士生陈悦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预报订正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深度神经网络结合的WRF预报结果订正方案,从而进行精细化预报,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场预报的优越性。随机森林是基于特征决策树的集合模型,可以统计某一特征被选为分裂特征的次数、带来的平均增益以及该特征对每棵树的覆盖率,具有良...
2020年的开始,注定是不平凡的。面对疫情,学校做出“延期开学、如期上课”的重要决定。清华师生们相聚云端,春季学期的课程顺利开讲!跟地学系的其他老师一样,“陆面过程”的任课教师阳坤教授也在课前做足了功课,而且他还对线上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公开课的方式在地学系官方微博进行直播。目前这门课程的浏览量已经达到32万余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课”! 课前做足准备工作 在这个疫情突发的特殊阶段,把原本在教室讲授的课程变成“网红课”,对于阳老师来说,既是创新,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一方面,“陆面过程”这门课在国内是首次开设,学科交叉性非常强,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并且要求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另一方面,阳老师又把课程作为公开课来讲,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阳老师在备课阶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期间,他每天工作到凌晨,根据课程的学时安排,精心设计上课节奏,重点把握知识点的穿插,注重增强与学生的线上互动。 “云端...
3月2日上午,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了春季学期首次“云上”组织生活会,并邀请了支部积极分子参加,教职工支部书记卢麾主持生活会。 首先,卢麾带领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以及清华大学《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 之后党总支书记罗勇传达了2月27日全校干部会精神、2020年校党委工作要点,以及校党委书记陈旭在干部会上对疫情防控所提的各项工作要求等。罗勇详细梳理了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要求地学系党员带头严格执行北京市和清华大学关于返京和隔离等流程及规定。罗勇还传达了学校对不按照规定进行隔离人员的通报批评。他强调,在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如遇生活、教学和工作上的困难,应及时报告,地学系将协助解决。 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通报了近期系行政工作和学...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月30日,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重要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在线教学,确保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地学系师生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精心准备,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雨课堂和其他在线平台的技术支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上在线教学方法。开学第一周,师生们相聚屏幕前,地学系前半学期的九门课程均顺利开讲,教学效果良好。 课前筹备 为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按原定教学计划、依教学日历开展教学工作,地学系成立了防控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组,建立了教学工作微信群,实时沟通信息,及时反馈意见,充分交流经验。在2月7日召开的地学系全体教师网络视频工作会议上,系主任宫鹏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好各项准备,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张强对有序开展地学系各项教学工作进行了落实部署。宫鹏和张强还亲自带头接受线上教学培训。 地学系教务老师密切协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