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简称“地学系”)计划于2020年7月初举行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备注:受疫情影响,具体组织方式另行通知)。夏令营旨在增进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了解、对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认识,加强与地学系的沟通交流。请有意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按照要求完成预报名。 在夏令营期间,营员将与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进行交流,通过讲座、互动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感受地学系的国际化教学科研氛围。优秀营员将享受以下政策:如获得所在院校2020年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满足我校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有关要求,在9月份的推荐免试报名第一志愿填报我系者,可免材料审查直接入围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本届夏令营只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 一、申请资格 1、申请者应为在校大气科学、生态学(含植物学、土壤化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或相关专...
3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到地学系调研毕业就业和疫情防控工作。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系主任宫鹏、副主任武海平和副主任张强参加调研座谈会,并作介绍汇报。 薛其坤代表学校对地学系师生表达了慰问和感谢,对地学系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毕业就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表示肯定。他指出,目前防疫工作仍处在最吃劲的时候,要求大家坚定信心不放松。同时,他还要求各项工作要做得更细,既要继续平稳有序进行在线教学,还要关心学生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罗勇对薛其坤副校长代表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来到地学系调研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地学系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工作部署、教师在线授课评价和新冠肺炎疫情科学研究,重点汇报了毕业年级学生的毕业就业等相关工作。首佳物业经理介绍了蒙民伟科技大楼办公区人员进出管理模式和消毒清扫等情况。 地学系成立了毕业就业工作小组,全面掌握了163名在读...
3月10日上午10时,地学系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召开“2020年度春季学期首次系领导接待日会议”,目的是为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大家解决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困难。会议由研工组组长卢麾主持。系主任宫鹏、党总支书记罗勇、系副主任武海平、系副主任张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林光辉出席会议。地学系8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党总支书记罗勇对地学系全体同学表示慰问和感谢,感谢同学们在疫情期间,按照国家、各地和学校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做到科学研究不停步。罗勇说,地学系师生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了前三周的线上教学任务,科学研究方面也保持正常,特别是在徐冰教授和宫鹏教授的带领下,启动了“新冠病毒多尺度流行传播模拟研究”的研究课题,地学研究生分团委的同学们还建立了逐小时更新的全球病例数据库。罗勇表示,虽然现在的疫情形势朝着向好方向发展,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必...
3月5日,黄小猛副教授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预报订正方法研究》一文荣获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论文一等奖,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联合实验室许立兵为第一作者,黄小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于2019年12月6日落下帷幕,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信息产业发展联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次经论坛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3篇。 文章合作者还包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幸荣,邢建勇以及刘克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王安喜,地学系博士生陈悦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式预报订正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深度神经网络结合的WRF预报结果订正方案,从而进行精细化预报,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场预报的优越性。随机森林是基于特征决策树的集合模型,可以统计某一特征被选为分裂特征的次数、带来的平均增益以及该特征对每棵树的覆盖率,具有良...
2020年的开始,注定是不平凡的。面对疫情,学校做出“延期开学、如期上课”的重要决定。清华师生们相聚云端,春季学期的课程顺利开讲!跟地学系的其他老师一样,“陆面过程”的任课教师阳坤教授也在课前做足了功课,而且他还对线上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公开课的方式在地学系官方微博进行直播。目前这门课程的浏览量已经达到32万余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课”! 课前做足准备工作 在这个疫情突发的特殊阶段,把原本在教室讲授的课程变成“网红课”,对于阳老师来说,既是创新,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一方面,“陆面过程”这门课在国内是首次开设,学科交叉性非常强,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并且要求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另一方面,阳老师又把课程作为公开课来讲,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阳老师在备课阶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期间,他每天工作到凌晨,根据课程的学时安排,精心设计上课节奏,重点把握知识点的穿插,注重增强与学生的线上互动。 “云端...
3月2日上午,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了春季学期首次“云上”组织生活会,并邀请了支部积极分子参加,教职工支部书记卢麾主持生活会。 首先,卢麾带领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以及清华大学《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 之后党总支书记罗勇传达了2月27日全校干部会精神、2020年校党委工作要点,以及校党委书记陈旭在干部会上对疫情防控所提的各项工作要求等。罗勇详细梳理了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要求地学系党员带头严格执行北京市和清华大学关于返京和隔离等流程及规定。罗勇还传达了学校对不按照规定进行隔离人员的通报批评。他强调,在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如遇生活、教学和工作上的困难,应及时报告,地学系将协助解决。 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通报了近期系行政工作和学...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月30日,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重要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在线教学,确保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地学系师生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精心准备,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雨课堂和其他在线平台的技术支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上在线教学方法。开学第一周,师生们相聚屏幕前,地学系前半学期的九门课程均顺利开讲,教学效果良好。 课前筹备 为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按原定教学计划、依教学日历开展教学工作,地学系成立了防控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组,建立了教学工作微信群,实时沟通信息,及时反馈意见,充分交流经验。在2月7日召开的地学系全体教师网络视频工作会议上,系主任宫鹏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好各项准备,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张强对有序开展地学系各项教学工作进行了落实部署。宫鹏和张强还亲自带头接受线上教学培训。 地学系教务老师密切协调教学...
2月7日上午10时,地学系召开全体教师网络视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地学系全体教师、职员以及博士后共71人在线参加会议。系主任宫鹏、总支书记罗勇出席,会议由副系主任武海平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宫鹏建议全体与会人员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逝去的同胞默哀一分钟。 党总支书记罗勇介绍了学校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地学系的疫情防控执行情况。罗勇表示,地学系第一时间成立防控疫情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及时协调处理师生关切的问题,有效落实学校防控疫情的各项部署。他对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表示感谢。罗勇还介绍了本学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等相关科研工作安排,鼓励教师积极申报。 会议现场 副系主任张强介绍了本学期教学安排及毕业生工作等相关调整情况。张强传达了学校关于抗疫期间“延期返校、正常教学、发挥优势、保质保量”指导原则,对有序开展地学...
1月3~4日,地学系在清华大学主楼327会议室召开2019年度年终总结暨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地学系党政领导班子和全系教职工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听取地学系教师和系机关职员年终总结述职,并对新一年全系的重要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和部署。会议由地学系主任宫鹏、党总支书记罗勇、系副主任武海平根据不同议题分别主持。 总结会现场 首先,地学系党政班子依次述职。系主任宫鹏代表系行政班子总结了地学系在2019年取得的成绩,分别从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论文发表、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回顾了一年来地学系的主要工作成就。在新一年的工作展望中,宫鹏强调,全系将在教育部第5次学科评估、大气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争取本科生招生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另外要继续发挥地学系学科特色,集中发展地球系统模式。宫鹏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相互支持,把地学系的工作全面推上新台阶。随后宫鹏作了个人述...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 值此2020年来临之际,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19年适逢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复建10周年。一年来,在清华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以徐冠华院士为主任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又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批复了地学系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彭怡然、刘利和黄文誉等3位教师通过了教研系列长聘资格考核。刘竹副教授荣获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蔡闻佳副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第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地学系进一步加强了全系的学风建设。2014级研究生党支部荣获教育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称号,该班获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集体奖;2016级研究生班荣获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称号。 第三,在科学研究方面 地学系教师共获得68个项目资助,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2019年11月19日,世界地球委员会宣布新当选的联合主席和委员名单。委员会由来自13个国家的19名科学家组成,清华大学地学系宫鹏教授当选委员。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乔耶塔·古普塔、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约翰·罗克斯特罗姆和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共同担任世界地球委员会联合主席。 地球委员会是由未来地球组织(Future Earth)召集世界顶尖科学家组成学术机构。委员会的任务是综合最新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地球土壤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多样性,发现调节地球稳定的生物物理过程的深层次规律,实现保护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目标,并探讨实现这一目标而需要进行的社会改革。 地球委员会将构建并补充现有国际组织的评估系统,例如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联合国政府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科学政策平台(IPBES)主导进行的评估。 此前,宫鹏教授于2018年成为新组建的由世界科学理事会、联合国环境署等发起的未来地球国际组织(Future Earth)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城市土地利用是人类改造地球环境以适宜自身生存发展的顶级表现。精细化的高质量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于把握城市用地的动态与规模、预测未来建成环境的趋势与变化、以及国土资源配置和环境风险应对至关重要。只有基于此类数据,才能制定出具备一致性的大规模环境政策,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科学比较和评估。 全体参会专家、学者合影 2019年12月27日,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教授邀请,来自国内外30余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共同召开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前期圆满召开两次有关学术会议,以及成功发表相应通讯论文的基础上,本会议的主要目的为:(1)介绍中国和美国地区基本城市土地利用(EULUC)最新制图成果,计划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更完整透彻的高影响力论文;(2)分享特定区域的制图试验和进展报告,筹划为特刊或其他刊物投稿;(3)总结前期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持续深入推进全国乃至全球制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