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7月14日电(记者 李晨晖 摄影 李派)7月9日下午,校长邱勇来到蒙民伟科技大楼,就地学系学科规划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理科发展座谈会。 邱勇讲话 在听取了理科规划进展汇报和几位系主任发言后,邱勇表示,清华理科发展到了关键时期,要明确目标和定位,在推动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上要有新思路,对理科发展要有战略性思考。学校制定发布理科提升计划(“双E”计划),各项工作还处在准备启动阶段,相关院系和部处要明确阶段性任务,推动行动计划的落实。 邱勇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归根究底要靠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基础理论的突破。发展基础学科,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强化学生的数理基础,提升基础学科的素养。清华理科基础雄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达到了新的高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构建具有清华风格的世界一流理科。 邱勇对清华理科的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7月10日下午,地学系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全体教师会。系主任宫鹏、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出席会议。地学系全体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系副主任武海平主持。 参加会议教师合影 在会议第一部分,党总支书记罗勇做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教育月政策宣讲培训。罗勇传达了清华大学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部署要求,从六个方面对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纪律观念,认真落实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突出政治监督、严格日常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系风。 在会议第二部分,黄小猛作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介绍。宫鹏就下一阶段评估准备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各环节进行了详细讨论。与会教师表示将全力做好各项评估准备工作。 宫鹏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全体教师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教育的宣讲培训内容非常重要和必要,请全...
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人工智能予力永续未来”论坛举行。论坛旨在主题是围绕AI和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传染病防护、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探讨前沿科技如何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创永久存续的未来。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出席论坛并作演讲。 宫鹏将当前地球面临的最大问题总结为:地球生态系统难以支撑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当前人类活动正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造成地球生态服务功能难以为继,表现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保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们要对所有物种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然而目前尚没有足够的整合数据能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全貌。宫鹏同时还指出,当前学科研究日益细分、深化,这容易导致研究人员失去宏大的视角、面对全球变化这样宏观而综合的问题难以提出解法。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首席环境官Lucas J...
编者按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6月3日,地学系关大博教授课题组在《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题为“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评估”的研究论文。论文评估了疫情期间防控措施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为各国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加快经济复苏进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论文中很多研究工作是地学系同学在关大博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同学们在科研工作中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主动而为,以严谨的态度、勤奋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评估”一文,最近在高水平期刊《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这项研究评估了在不同严格程度和不同持续时间下的“封城”举措对国家和全球供应链产生的经济影响。作为这项研究的团队成员,同时也作为初入学术界的博士新生,我们想从不同的角度分享此次科研经历的收获与体验。 自COVID-19在中国武汉爆发以来,每天都有相关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布实时疫情新闻。在经历六周的“宅...
6月27日~29日,清华大学地学系采用腾讯会议线上方式,成功举办2020年度全国优秀大学生“云”夏令营。经过对200多份报名材料的初选,最终有75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受邀参加本届夏令营。 开营仪式上,地学系主任宫鹏对参加夏令营的同学表示欢迎,并向营员们介绍了清华地学学科的历史沿革、当前状况,以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等。系教学副主任张强介绍了夏令营的日程安排,评选优秀营员的相关政策等,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图1 宫鹏介绍地学系的发展概况 分组交流环节中,地学系每位教师逐一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状况。同学们就感兴趣的问题踊跃向老师提问。师生交流十分热烈。在后面的个人展示环节,营员们集中展示了个人求学经历和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分组交流和个人展示,营员和教师彼此之间加深了认识,增进了了解。在此基础上,营员就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和教师进行了一对一深入交流。 图2 营员个人展示 地学系全国优秀大学...
6月23日晚上,地学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常态化疫情防控“四个一”行动的要求及学校党委相关部署,结合地学系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的科研攻关工作的初步成果,召开全系师生云上学习交流会,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会议由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 图 参会人员合影 在以“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主题的微党课中,罗勇提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沉着应对,科学防范、精准施策,凸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统一领导疫情防控的制度优势,表现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事迹。14亿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
在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宫鹏教授的倡议和召集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委员会于2019年6月成立,旨在推动联合开展全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工作,为国家高质量城市建设、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更加精细的数据支持,致力于推进全球城市土地利用制图研究。在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委员会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几十位遥感、土地利用专家加入该委员会,并且已于2019年7月、9月和12月,分别在北京、深圳、上海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2020年6月5-7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于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科技大学承办,共有3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现场,也有20余位专家学者在线参会。 会议的第一部分是专家学者的工作进展报告。其中,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生董润敏代表清华大学地学系和商汤公司介绍了基于1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制图(FROM-GLC10)结果完成中国3米分辨率的地表覆盖制图。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杨俊静、河南大学环境规...
2020年6月3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科研团队在地学领域顶级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发表题为“全球1982~2015年土地覆盖逐年动态及长期变化”(Annual dynamics of global land cover and its long-term changes from 1982 to 2015)的论文,对外发布了全球1982~2015年逐年长时序动态土地覆盖数据产品(GLASS-GLC)。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不断变化,人们迫切需要对全球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进行有效监测和全面分析。然而,当前全球长时序、全类别、高精度土地覆盖变化数据产品十分缺乏。针对这种情况,宫鹏教授团队研发了具有5 km空间分辨率和34年长时序逐年动态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GLASS-GLC。作为地球系统模式的关键输入参数之一,这套产品对于全球碳和水循环,植被动态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环境变化及模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作为农林生产、...
2020年6月1日晚7:30~9:00,地学系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全体教师会。系主任宫鹏、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出席会议。地学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系综合办公室和业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副系主任武海平主持。 参加会议教师合影 会议第一部分讨论了《地学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修订版)。全体教师围绕地学学科规划与发展、教师队伍规划、地球系统模式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对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教师讨论了目前地学系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状况及未来发展需求,希望把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得越来越好。会议还针对年轻教师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之后对是否原则性通过《地学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修订版)进行了投票,并全票通过。 新的《地学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既完善了地学系的教师聘任、管理制度,也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地学系教师将在新的管理办法下不断提升自己,持续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打造具有地学特色的科研教学氛围,取得丰硕成果。 会...
5月22日,清华大学地学系罗勇教授团队参加了2020年汛期气候趋势滚动预测电视电话会商会议,通过网络会商的形式提供2020中国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结果,参与分析、研判和订正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会议由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水利信息中心在京共同举办,参加会商的还有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各区域气候中心。 罗勇教授团队通过与国家气候中心和地学系有关专家的合作,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展了全国汛期降水趋势的客观化预测方法研究和系统研制。在预测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既使用了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模式BCC-CSM1.1m,以及英国气象局的GloSea5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SEAS5模式等多个业务预测模式结果,又充分利用了观测资料信息。测试表明,近两年(2018和2019年)模型的汛期降水预测回算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首次参加汛期气候趋势滚动预测会商,标志着该团队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级气候业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汛期旱涝灾害对我国...
5月14日上午,地学系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会议旨在规范地学系的宣传工作,更好地展示地学风采,扩大地学系在校内外的影响。党总支书记罗勇、系副主任武海平、党总支委员黄小猛,以及行政办公室职员、各党支部宣传委员、课题组宣传助理和研究生德育助理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武海平主持。 首先,黄小猛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学校宣传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对理论学习要点和宣传工作任务进行了解读。学校规范了院系新闻宣传岗位的具体职责,为地学系招聘宣传工作人员,以及设定相应的岗位提供了参考。他还传达了学校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覃川在校宣传工作会议上对全校宣传工作成绩的总结以及对2020年工作要点的部署。最后,黄小猛分享了三个院系在宣传工作方面的的成功经验,可为地学系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接下来,付美娟从地学系的宣传平台、宣传内容、工作要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做了工作汇报。 随后,会议征求参会人员对...
地球系统科学系白玉琪长聘副教授日前被评为“第七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白玉琪老师长期从事地球观测数据和地球模拟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的方法研究。他建立了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第一个有文献记录的”互联网OGC服务主动搜索模型;主持研发了CEOS全球卫星遥感影像聚合搜索系统(CWIC)和GEOSS的核心系统,实现了全球10大遥感数据中心1.9亿幅影像、全球183个对地观测数据中心10大类共计4.2亿观测资源的聚合搜索,国际访问量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CWIC的第一个中国数据节点,实现了中国研制的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产品的国际共享;主持研制了清华大学第一项(中国第四项)ISO TC/211国际地理信息标准。 白玉琪老师现为国家遥感中心中国GEO部际协调小组支撑专家、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技术总体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委员、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基础设施工作组(GIDTT)中国国家代表之一、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耦合模拟工作组(WGCM)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