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新闻热点

6月23日晚上,地学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常态化疫情防控“四个一”行动的要求及学校党委相关部署,结合地学系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的科研攻关工作的初步成果,召开全系师生云上学习交流会,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会议由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

图 参会人员合影

在以“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主题的微党课中,罗勇提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沉着应对,科学防范、精准施策,凸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统一领导疫情防控的制度优势,表现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事迹。14亿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中国又助力全球抗疫、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地学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系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结合地学系有序推进复学复课方面工作讲授专题微党课。武海平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形势下,地学系有序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放松”。时逢毕业季,地学系按照学校“一人一策”要求,认真做好学生毕业就业和离校工作。武海平特别提到,针对未能返校的毕业生同学办理离校手续方面的各种困难,希望师生发扬互帮互助精神,为毕业生同学提供必要帮助。

地学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系主任宫鹏,地学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副系主任张强,地学系教授关大博分别就课题组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的科研工作进展和心路历程进行了交流。宫鹏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地学系牵头成立突击队,针对国家面临的流行病传播系统性应对能力不足的难点开展科研攻关。他表示,突击队克服了线上开展联合研究和系统调试面临的很多困难,大家将继续团结奋进,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特色,为取得更多研究成果不断努力。张强用课题组联合校内外单位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测算疫情期间中国碳排放动态变化的新方法,解释了疫情期间华北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原因,并分享了课题组在论文快速发表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关大博分享了课题组从灾害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影响的创新探索历程,以及如何依据“灾害足迹”分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的科研成果。

罗勇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三位老师在短时间内取得的突出成效,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提前布局和长期积累,以及学科交叉过程中激励产生的创新精神。各课题组在科研攻关中展现出的迅速组建团队、快速产出优秀研究成果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作为专家学者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罗勇再次用三位老师的事迹鼓励全系师生,在科研攻关中,还应发扬竞争精神,用快速响应的意识为后期深化研究科学成果争取更大空间。

地学系理论学习中心组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理论学习,在与学科特色结合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学习制度化、结合实际专业化、创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此次学习活动获得了全系130余名师生的踊跃参与。师生们还就近期大众关注的冷链运输过程是否新冠肺炎蔓延的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撰稿:陈亚微

审核:罗勇 武海平

图文排版:付美娟

上一篇:地学系成功举办2020年度全国优秀大学生“云”夏令营

下一篇: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众智共度现时艰,协力同测千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