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6月3日,地学系关大博教授课题组在《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题为“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评估”的研究论文。论文评估了疫情期间防控措施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为各国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加快经济复苏进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论文中很多研究工作是地学系同学在关大博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同学们在科研工作中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主动而为,以严谨的态度、勤奋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评估”一文,最近在高水平期刊《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这项研究评估了在不同严格程度和不同持续时间下的“封城”举措对国家和全球供应链产生的经济影响。作为这项研究的团队成员,同时也作为初入学术界的博士新生,我们想从不同的角度分享此次科研经历的收获与体验。
自COVID-19在中国武汉爆发以来,每天都有相关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布实时疫情新闻。在经历六周的“宅家抗疫”之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下问题:既然极端严格的“封城”措施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该举措是否是有必要的?当COVID-19在紧接着的几周内迅速扩散到欧洲和北美,我们进而开始关注到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于全球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关老师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参与到COVID-19全球经济足迹定量分析这个项目中。在此,特别感谢关老师,因为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段宝贵的学习和科研经历,更是一次能为全球防疫行动提供数据基础和政策指导的工作机会。在这场特别的“抗疫行动”中,我们每个人勇于担当、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的科研任务,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全球抗疫贡献出一份力量。
即将在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地学系的霍婧雯同学,虽然是成员中年纪最轻的“小师妹”,但在本次研究中已然参与到模型开发和计算分析的关键工作中。我们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我们在短短几天内就确定了论文的故事线。接下来,我们就遇到了此次项目中最大挑战之一——开发全球(疫情)灾害足迹经济模型。当时婧雯同学的最大感触是:“开发一个模型?是不是很难?我只是一名刚开始学习这一研究领域的学生,我能为模型的开发做什么?”一直以来,关大博研究组都十分重视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和优势互补,营造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以清华大学的师生为团队基础,此次项目研究邀请了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其他成员们,其中包括上海财经大学的王道平博士,山东大学的李姝萍、白阳春、薛倩玉,以及中国科学院的陈佩佩等同学。关大博老师和王道平博士在灾害足迹和投入产出模型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指导大家应当基于理论框架和现实依据来构建模型。年轻的“学术新人们”则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虽然许多想法起初并不成熟,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得到完善。
如何制图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面对海量的全球贸易数据,如何能够清楚明了地表达结论要点,是个“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的过程。从初具雏形到漂亮成型,最终论文里所展示的图片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下面的草稿图中呈现了整改制图的过程)。地学系一年级博士生雷天扬同学拥有GIS本科专业背景,自然成为“地图绘制”担当,在绘图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丰富而严谨的建议。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协作下,我们一遍遍修改图片,从构图、配色、到边框设计等,每一个细节都被不断打磨,力求美观和科学性相统一。我们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制图的重要性和对细节要求的严格性。每当发现一种漂亮的配色,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或是学到一种新的绘图方式,都为我们增添了一点一滴的成就感。

讨论过程中的手绘草图,其中左上角的概念图是霍婧雯同学提议的,在最后的写作中被采纳。

写论文时不断修改完善的图片
在写正文的过程中,我们碰到另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全球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和产业链。对于这个问题,地学系一年级博士生程丹阳同学与山东大学的薛倩玉同学一起对全球众多的产业链和国家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根据准确的数据结果,我们意识到不同产业和国家受波及的程度存在差异性。在比较了不同产业和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联性及其经济效应之后,我们最终决定选择在正文中详细描述中国的电子产业和德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许多案例分析由于篇幅过长而被放在了附录材料里,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工作是徒劳无益的。唯有不断的尝试,才能发现结果中的精髓部分,完成最终短小精悍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霍婧雯同学的一个疑问恰恰反映了关大博研究组一直以来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什么我们要首先分析这么多的供应链再去进行筛选,而不是直接随机选取两个产业链进行分析?”王道平师兄解释说:“我们之所以不能随意选择两个供应链,是因为这种选择方式没有科学依据,即使完成了也很容易受到期刊主编和其他评审员的质疑”。这一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做研究分析需要保持沉着冷静、寻根究底、实事求是的态度,致力于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这就是文章背后我们的故事。在文章正式完成以后,团队成员们都十分难忘这段争分夺秒的经历。八点morning call的任务分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晚上临睡前来自老师的温馨嘱咐“早点休息,明天继续”则为当天辛苦的工作收官。虽然每天都在连轴转,但我们也热爱着这种忙碌、充实、收获满满的感觉。一个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团队成员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和优势技能为团队做出贡献,这样充实的经历让我们感到很满足,我们作为关大博研究组的一员也感到很自豪。本次关于全球疫情经济影响的科研经历,让我们对于经济系统、全球产业链有了更具体化的理解,认识到应结合全球供应链的传播效应和经济效应来全面分析疫情对某一产业的影响,这为以后博士生阶段的科研学习打下了基础,也开拓了思维。
撰稿:关大博研究组
审核:罗勇、武海平
图文编辑:付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