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简称“地学系”)林岩銮教授预备党员转正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818会议室召开。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党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一致同意林岩銮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校党委书记陈旭作为其校党委层面联系人出席转正会并讲话。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欧阳沁参加转正会。 转正会现场 陈旭代表校党委热烈祝贺林岩銮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陈旭表示,作为林岩銮同志在学校党委层面的联系人,通过平时接触和了解,能感受到他在预备期内的提高和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林岩銮同志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十分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职业发展。他用科研工作者的爱国情怀来感染、鼓舞学生,鼓励同学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服务人民。陈旭希望林岩銮同志通过不断学习思考,进一步完善自己,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取得更大进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陈旭表示,...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之地,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利用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由于数据及资金的限制,全国或全球层面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制图研究非常缺乏。由清华大学城市研究院和地球系统科学系牵头、联合国内近50家单位组成的“全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委员会,针对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涵盖居住-休闲-交通-工业-办公(RETIO)五大类用地的“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EULUC)”的概念。 9月26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主办,共有国内30余家单位的近50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和徐冰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首先由宫鹏教授同与会专家共同回顾了前期全国制图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在后续数据准备、样本采集、算法比较等方面工作的建议;随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
依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申请的“东亚迁徙鸟类与栖息地生态学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前期单位申报、学校推荐、可行性论证、专家评审及答辩等环节,于9月18日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 根据申报计划书,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东亚迁徙鸟类生态监测和保护为特色,构建相关的全国性地理、生态、环境、健康、经济、计算机等各领域数据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网络监测体系;构建可共享、可视化的数据平台;提出关系到东亚迁徙鸟类种群健康发展的湿地保护、恢复、修复及禽流感病毒传播预警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成为有影响的科普平台;为我国迁徙鸟类保护、湿地保护国际履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观测数据,以期更好地保护迁徙鸟类,减少禽流感等危害人禽健康,有效支持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目前拥有完善的鄱阳湖湖心站和湛江高桥红树林辅助站...
9月21日晚,“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刘竹副教授获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分别授予北京大学郭帅,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清华大学刘竹、彭敏、王朝,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西湖大学石航,中山大学苏士成,南京大学王肖沐、袁洪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星灿,浙江大学周青共计12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以及连续三年、每年三万美元的支持。 “求是科技基金会”由查济民先生及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奖助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中国学者,推动中国科技研究工作的发展。1994至2019年,共有358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其中“求是终身成就奖”2位、“杰出科学家奖”31位、“杰出青年学者奖”192位、以及“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133位(涉及16个重大科...
澳门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大师系列讲座《中国传统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于9月18日下午在澳科大D座礼堂成功举办,本场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著名遥感专家宫鹏教授主讲“中国传统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澳科大副校长庞川出席本次讲座,致辞并代表大学向宫教授颁授荣誉聘书。本场讲座由澳门基金会赞助。 在讲座中,宫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城镇化发展的迅猛态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并运用大量的数据、图表资料,展示了由于城市化发展,人类对于土地等资源的大量需求和开发。他带领同学们反思了城市化以及人类的贪婪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宫教授表示中国传统文化适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并介绍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知识、技术以及其存在的缺陷。宫教授呼吁全球合作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切莫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讲座最后,宫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遥感资料和官方资料为何存在差异“...
城市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在土地空间的重要表现,与经济、社会、城市和环境等变化和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程度不仅是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制定生产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依据。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制图能够准确把握不同用地类型的布局、规模和变化趋势,更加合理地配置城市土地资源,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通常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人工修编而成,时效性相对较差,难以满足人们对土地利用信息动态性和实时性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综合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和时间频率的遥感卫星资料,以及海量实时众源大数据,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大空间范围快速、近实时监测和制图已成为可能。 然而当前全国尺度基于遥感数据自动分类的高质量城市土地利用制图仍然相对缺乏。为攻克这一城市土地利用制图领域存在的难题,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于2019年7月30日在北京香...
9月17日至18日,在地学系党总支统筹安排下,地学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工作顺利开展。 17日上午,地学系党政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深入领会校党委书记陈旭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地学系主题教育工作进行部署。系主任宫鹏表示,地学系应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争取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凝聚师生共识,为复兴清华地学学科不懈努力。 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强调,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之际,地学系应结合清华地学人复兴学科的历史使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要将地学系的特色工作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从提升领导干部政治素养、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困难问题、加强主题教育活动宣传、营造良好的院系氛围等方面,对照查摆、落实整改,并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切实促进作用。 17日中午,地学系召开党支部书记...
9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地学系在主楼接待厅举办了国际知名科技期刊《自然》子刊《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Environment)宣讲会,近100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 宫鹏致辞 会议由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主持。宫鹏对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韩国及蒙古国销售副总裁崔晓莹女士,《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总编辑格雷厄姆·辛普金斯(Graham Simpkins)先生,《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副主编江旭佳女士表示热烈欢迎。宫鹏表示,非常荣幸清华大学能作为《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在中国宣讲的第一站,希望能不断加强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崔晓莹致辞 宣讲会上,崔晓莹介绍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发展历程、办刊理念和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并表示愿意与清华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江旭佳和格雷厄姆·辛普金斯先后作报告 江旭佳和格雷厄姆·辛普金斯结合自己...
新学期,新气象。9月2日晚,地学系生态学一级学科全体教师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818会议室召开工作交流会。会议由系主任、生态学科带头人宫鹏教授主持。 宫鹏老师回顾了生态学科建立以来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地学系近年来在生态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包括地表覆盖制图的样本迁移和稳定分类理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建成区变化、全球40年不透水层变化、中华基本城市土地利用分析等。这些成果目前已发表或者投稿。宫鹏还说,目前地学系生态学科和国际医学顶级期刊Lancet的合作更加深入,除了准备中国健康城市进展评估以外,双方又开始合作“生态文明与健康”的报告的研究和编撰工作。 随后生态学科各位教师介绍自己目前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进展情况,在场教师踊跃发言,积极研讨,深入交流,相互间寻找多方面的交叉合作机会。 最后,宫鹏做交流会总结,他希望生态学科的教师们在科研上勇于创新,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深入交流,互通有无,努力积累科研成果,为即将到来的第五轮...
现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罗勇教授气候-水-能源研究组拟招聘博士后多名。详细信息如下: (一)研究方向 1、气候系统模式及耦合同化系统研发; 2、气候和水循环变化过程、归因及预估; 3、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4、可再生能源气象学。 (二)应聘条件 1、符合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岗位要求,能够保证全时从事研究;在职人员必须全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大气科学、生态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在2019年年底前获得上述学科博士学位; 3、热爱科研工作,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4、中、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强; 5、从事过生态气象观测、气候水文生态数值模拟者优先。 (三)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 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执行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还有机会申请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中国...
2019年7月9日,地学系召开2019届大气科学(全球变化方向)本科辅修专业毕业生座谈会,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2019届辅修毕业生和任课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副系主任武海平主持。 座谈会现场 会上,地学系教学副系主任张强首先介绍了大气科学(全球变化方向)辅修专业的基本情况,宣读了本届辅修毕业生名单。随后学生代表郑世铭发言,他回顾了自己选择地学系本科辅修专业的初衷、学习中的收获,为有幸能继续到地学系深造、开展感兴趣的课题而高兴。自由讨论环节中,毕业生们分别谈论了学习中的感悟,并对大气科学(全球变化方向)本科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同学们认为地学系本科辅修专业学习有挑战,但也很享受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科交叉能通过不同视角考虑问题,开阔了思维和眼界。任课教师们随后也交流了教学过程中遇到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对后续课程内容提出了调整建议。 学生自由讨论 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对此次...
6月1日~2日,地学系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经过对近150份报名材料的初选,最终有58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受邀成为本届营员。 开营仪式上,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致欢迎辞。他向营员们介绍了地学系概况,系教学副主任张强教授介绍了免试录取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和日程安排,并对营员们提出了具体要求。 宫鹏教授致欢迎辞 张强教授介绍相关政策 分组环节中,各课题组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科研背景及研究领域,同学们踊跃提问,地学系老师们针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两天的活动中,营员们通过个人展示、互动讨论及一对一访谈等形式,与地学系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教师介绍科研背景及研究领域 学生个人展示 地学系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旨在促进全国高校地学学科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进兄弟院校地学专业的本科生对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了解和认识,感受清华地学系的国际化教学与科研氛围。地学系将从中选拔优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