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耦合器组从2010年开始从事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的自主研发,创立了新的耦合器家族C-Coupler,并于2013年完成并开源发布了第一个自主耦合器版本C-Coupler1,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耦合模式版本中得到了应用,其在耦合架构和三维耦合方面的创新性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 近日,耦合器组完成了通用性更好、耦合功能更加丰富、使用更为简洁灵活、软件可靠性更高、且能兼容国际上已有耦合器和耦合模式的第二个自主耦合器版本C-Coupler2,其具有一些列新功能特点(参见附件1),既能替换已有耦合模式中的其他耦合器并尽量保证结果不变(二进制不变),也能在尽量不改变已有耦合模式及耦合器的前提下,便捷实现已有耦合模式与其他分量模式或耦合模式的耦合与嵌套。例如采用C-Coupler2将一个外在分量模式耦合集成至CESM模式时,用户仅需关注外在分量模式和与其有耦合关系的CESM分量模式,此外将生...
为普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竹林资源,推广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自主研发的地表覆盖制图软件,地学系张美男、李之超于7月31日-8月20日赴当地开展软件培训和野外调研。此次考察是受马达加斯加森林资源部(General direction of forest)邀请,由国际竹藤组织(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Bamboo and Rattan)支持。 2017年7月31日,中方研究组为林业部的主要工作人员介绍清华大学主导完成的一系列全球地表覆盖制图产品。 8月1日-2日,他们为来自于环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乡村企业及地区经济发展支持项目(PROSPERER)、国际保护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以及塔那那利佛大学(University of Antananarivo)的15名研究人员进行软件培训。同时,学员们也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给予反馈意见。最后,中方研究组接受马达加斯加Express de Madagascar媒体的采访,...
2018年1月5日上午,地学系党政班子述职会及民主测评会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交流基地东大会议室举行,会议由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组织部瞿卫菁出席述职会并组织现场民主测评,地学系全体教师及职工和博士后代表参加了会议。 系主任宫鹏代表系领导班子总结了地学系在2017年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展,重点汇报了2017年地学系科研亮点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工作推进情况,并对2018年地学系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代表系党总支作述职汇报,他总结了2017年系党总支班子关于学校加强基层党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工作要求的部署和落实情况,重点汇报了结合地学学科特色,加强院系党政意识形态建设所采取的各项特色举措。 随后,系党政班子其他成员进行了个人述职汇报。 组织部瞿卫菁介绍民主测评程序及要求,并组织与会教职工对系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民主测评。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近年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方面迈出了前所未有的步伐,其中光热资源比较丰富的新疆地区的光伏电站建设更是走在全国前列。由于缺乏实际的对比观测资料,国际上关于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后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尚处于起步的定性研究阶段。因此,建立“大型光伏电站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观测场”,开展光伏电站内外气候生态环境的对比观测,定量解释大型光伏电站建设以后的气候生态环境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科学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大规模建设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气候效应研究》(项目编号:41475066)和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基金的资助下,罗勇教授带领课题组师生前期多次赴新疆勘察、调研,与当地政府、企业反复沟通,为“大型光伏电站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观测场”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五家渠市旭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新疆国杰新丝路...
12月25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导演李文举做客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办的2017年秋季第15期《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论坛》。 《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论坛》是地学系搭建的精品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面向清华大学学生及其他校内外学术人员。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教授主持本期论坛,近百名清华大学师生及其他校内外学术人员参与交流,现场座无虚席。 宫鹏教授介绍嘉宾 李文举导演讲授《自然的力量》 学生提问环节 讲座现场 讲座中,李文举导演从《森林之歌》、《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自然的力量》拍摄的经历,并结合在西藏、西北、东北等地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讲述一个纪录片工作者视角中的地理中国——山川河流、人文聚落、道路缘何而生、人们因何而居、还有什么值得珍视的遗产散落在荒野之中。 随后,李文举导演介绍了历时五年拍摄的纪录片《自然的力量》背后故事。摄制组深入阿尔金山无人区、羌塘无人区等人迹罕至的地区,甚至遭遇...
地学系11月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宣传活动,11月9日地学系代表队参加了清华大学第十四届消防技能运动会的消防水带连接和油盆灭火项目。11月28日组织全系教工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油盆灭火演练 练习灭火水带连接方法 演练灭火起跑准备 演练灭火现场 通过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实践参与,提高了教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正确认识火灾的危害性,并掌握灾难发生时正确的自救、互救和逃生知识与技能。 (供稿:刘晓婷)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团队和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团队依托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总理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招收博士后1-2名,合同制研究人员1-2名,科研助理2名。 博士后1-2名 研究方向:高分辨率动态排放清单开发;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大气污染特征识别及成因分析;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大气成分卫星遥感观测;能源系统的气候环境影响;经济贸易活动中隐含的环境与健康影响。 应聘要求: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大气科学、环境规划、环境经济等专业博士学位; 2.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并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在国际刊物上有学术论文发表; 3.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上进心和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进站要求全职脱产。博士毕业两年内,35周岁以下。 待遇条件:在国家和清华大学相关博士后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提供高竞争力的薪酬,具体面谈。 合同制研究人员1-2名 岗位职责:开展大气污染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要求,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全面总结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伟大成就,促进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理论创新和科学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12月4-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2017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学术论坛”。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新使命、新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健康中国”。在大会主论坛专家圆桌访谈上,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宫鹏教授谈到以下几点: 新时代的变化 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以忽视环境成本的片面经济发展到以人为本的全面社会发展。健康既是今后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越来越大的份额,又是目的。新时代,我们中国人把文化和哲学层面在历史传统中追求的人与环境的和谐,将人的健康纳入自然的系统,追求人-地-天-道系统的整体健康及其多样...
清华大学地学系付昊桓副教授课题组,拟招聘博士后1-2人。课题组长期进行面向地学应用的高精度模拟及大数据分析研究,2016、17年两次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Gordon Bell奖,共三项工作入围。 1、拟从事的研究内容 (1) 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科学计算应用研究(气候模拟、大地震模拟、精准医疗等) (2) 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大数据处理研究(深度学习、遥感图像处理等) (3) 面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的公共软件平台 2、应聘要求 (1) 要求申请者已获得计算机科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遥感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丰富的并行计算经验,具备较强的算法设计及程序开发能力; (2) 具备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热爱学术研究,工作积极主动性,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3) 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阅读能力,在相关领域重要学术会议或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4) 博士毕业时间在2年内;年龄35周岁以下。 3、待遇 博士后岗...
11月9—10日,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释读十九大会议对中国城镇化工作的战略安排,探讨城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城市群建设支撑区域空间新框架”、 “大数据创新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等两个议题组织专门的分论坛展开深入交流。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宫鹏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题为“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居民健康研究”的主旨报告。 宫鹏教授做报告现场录音文字整理如下: 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认识 我关注中国城镇化发展有30年了,我从研究生时期就研究中国城市的扩张、遥感和监测,我在留学加美28年的历程当中一直在观察、学习中国城市发展问题,也在了解国外的理论。我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指导,拿任何一个国家城镇化的理论来套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恐怕都不会非常适用。 对...
12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做客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办的2017年秋第13期《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论坛》。 《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论坛》是地学系搭建的精品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面向清华学生及其他校内外学术人员。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教授主持本期论坛,近百名清华大学地学系、环境学院等院系学生参与交流。 论坛现场 葛全胜研究员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地理学的理解”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地理学发展过程,重大地理事件(现象)、理论,及地理学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与同学们畅谈地理学的研究心得。 葛全胜研究员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确保全球、区域资源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理学的历史使命。历史上,地理学曾为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今天地理学更有条件、手段和能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学术报告后,葛全胜研究员还就在场学生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葛全胜研究员强调,...
应中国气象学会的邀请,从2017年9月至11月地学系罗勇教授、田丰教授和林岩銮副教授走入汇文实验中学,为该校的高一学生讲授气候变化科学知识。 汇文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始建于1872年,初为慕贞书院,后称北京慕贞女中,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女中之一,与汇文、育英、贝满并称京城“四大教会名校”。1952年北京慕贞女中更名为北京女十三中,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2016年正式加入北京汇文教育集团,并更名为北京汇文实验中学。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该校在高一新生中成立了气象小组,并准备开发高中气象校本课程。 罗勇教授主讲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中国的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应对,田丰教授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天体奥秘的历史和科学前沿,林岩銮副教授讲解了海上狂兽—台风。三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受到汇文实验中学师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