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耦合器组从2010年开始从事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的自主研发,创立了新的耦合器家族C-Coupler,并于2013年完成并开源发布了第一个自主耦合器版本C-Coupler1,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耦合模式版本中得到了应用,其在耦合架构和三维耦合方面的创新性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 近日,耦合器组完成了通用性更好、耦合功能更加丰富、使用更为简洁灵活、软件可靠性更高、且能兼容国际上已有耦合器和耦合模式的第二个自主耦合器版本C-Coupler2,其具有一些列新功能特点(参见附件1C1.docx),既能替换已有耦合模式中的其他耦合器并尽量保证结果不变(二进制不变),也能在尽量不改变已有耦合模式及耦合器的前提下,便捷实现已有耦合模式与其他分量模式或耦合模式的耦合与嵌套。例如采用C-Coupler2将一个外在分量模式耦合集成至CESM模式时,用户仅需关注外在分量模式和与其有耦合关系的CESM分量模式;...
日前,地学系宫鹏教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发表的论文“Finer resolut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of global land cover: first mapping results with Landsat TM and ETM+ data” 入选清华大学2017“纪念梅贻琦学术论文奖”。 该文是第一篇关于全球地表覆盖30m制图的论文。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概念和技术 – (1)将复合分类系统按地表覆盖特征-盖度-高度-光合作用强度分层处理的全球地表覆盖分类系统的设计理念,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这样分层使地表覆盖数据能够更灵活地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得以应用;(2)基于Google Earth 又能同时同步图像处理和GIS数据库建库及简单分析功能的Global Analyst 软件;(3)采用由图像解译人员自由定位采样,遍历所有9000余景卫星影像分样本单元面积大小的典型地表类型训练样本采样与数据库建设;(4)固定等面积分区随机采样定位后,解译人员按预先确定的位置进行样本解译的验证样本库建设;(5...
1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召开了首届年度科研创新交流会,宣布了“清华大学2017年亮点成果”。地学系付昊桓副教授的“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非线性地震模拟”和张强教授(共同第一完成人)的“国际贸易中隐含的PM2.5污染健康影响”两项研究成果获评“清华大学2017年亮点成果”。 会上,连续两年斩获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付昊桓表示,团队不断在前沿学科探索新知,促进学科交叉,未来希望将顶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一流的社会服务。 相关新闻链接: 付昊桓副教授“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非线性地震模拟”:http://www.dess.tsinghua.edu.cn/publish/ess/7777/2017/20171118170548474546247/20171118170548474546247_.html 张强教授“国际贸易中隐含的PM2.5污染健康影响”:http://www.dess.tsinghua.edu.cn/publish/ess/7777/2017/20170330093514750846729/20170330093514750846729_.html
1月17日,在清华大学2017~2018学年度秋季学期全校教学工作总结会上,地学系教务负责人姜培兰荣获2017年“清华大学教学管理优秀奖”。 颁奖现场,右一邱勇校长、左一杨斌副校长、右三姜培兰 姜培兰自2012年9月加入地学系以来,严格遵照学校和研究生院的制度和规定,以细心和耐心的态度面对师生,高水平地完成教务教学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她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认真地执行招生制度,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开和公平性。在新生入学后,她为新生安排入学教育学习、积极为新生在学业安排等方面提供咨询,保障新生能较快适应清华大学的教育和教学安排。同时,她将研究生培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作为工作重点,为研究生提供各个培养环节上的帮助、并协助老师进行培养工作管理。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最终学术报告制度的规范化,她协助地学系领导制定了“2016年地学系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实施细则”,并于2017年成功举办地学系第一次最终学术报告会。为保证毕业生能够...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联合向清华大学发来感谢信,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核研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波恩会议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环境学院教授、地学系双聘教授王灿和地学系副教授蔡闻佳作为本次谈判代表团中清华大学三位成员之一受到表彰。 联合国气候变化波恩会议于2017年11月6日-18日在德国波恩成功举行,会议达成多项成果,形成了《巴黎协定》实施后续谈判的工作基础,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组织方案,并就加速实施2020年前承诺和行动做出安排。在本次波恩会议中承担了技术相关议题的谈判,王灿和蔡闻佳担任了技术议题“77国集团+中国”协调员,为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和整体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灿和蔡闻佳长期从事能源-环境-经济系统模拟与分析、减缓技术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多维度影响建模、低碳发展技术优选和发展路线图等方面发表多项...
1月14日,自然子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发布会在京举行。本次发布会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清华大学和英国东安格列大学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和《自然-可持续发展》主编莫妮卡·肯坦斯特贝尔(Monica Contestabile)出席并致辞。 《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8年创办的新在线期刊,首期于1月8日发布。清华大学地学系张强教授组和环境学院研究人员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全球高污染发电机组的靶向治理》的文章,首次在全球尺度上建立了以机组为单位的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排放数据库,并识别出高污染发电机组及其对全球大气污染排放的贡献。 薛其坤(左三)、莫妮卡·肯坦斯特贝尔(右三)、钱易(左二)、贺克斌(右二)、薛澜(右一)、宫鹏(左一)共同点亮《自然-可持续发展》发布会光球。 薛其坤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人口扩张和资源的日趋紧张,寻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相...
2018年1月7日,“健康城市展望”第一次志愿者培训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各个区县的50名“雾霾特工”相聚清华,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支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在城市健康方向的科学研究。 发挥学科优势,造福社会 会上,地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发表主旨演讲,追溯“城市健康展望”项目的缘起,详细介绍清华大学地学系的交叉学科优势和重要研究成果。“健康城市展望”项目是由唐仲英基金会支持,其设立目的是建立多尺度、持续、实时的城市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分析个体环境暴露与生理健康关联,研究环境要素变化对居民患病、死因的影响,理解全球尺度上城市人口流动网络带来的疾病传入风险,最终完成未来城市化进程模拟和公众健康风险评估。 应对污染刻不容缓,雾霾特工行动在即 “健康城市展望”第一期实验——“雾霾特工”行动在北京首发上线,聚焦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项目组邀请在北京...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彭怡然副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全球尺度的气溶胶-云-辐射-气候有关研究。现根据工作需要,拟招聘非事业编制科研助理一名。详细信息如下: (一)研究方向 1、全球尺度的气溶胶、云与辐射卫星数据分析; 2、全球尺度上气溶胶、云对气候的影响; 3、全球尺度上气溶胶、云、辐射的相互作用; (二)工作职责 1、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 - 协助撰写项目申请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 - 经费预算与科研合同编制; - 组织学术会议和科研活动; - 国内外合作联络; - 科研成果宣传报道; - 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文献资料; 2、参与(一)相关方向研究; 3、完成研究组安排的其他任务。 (三)应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工作积极主动,严谨认真,踏实肯干,做事干练,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性格开朗,交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与执行力强。能够全职在岗工作。 2、具有理学或工学专业背景,已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大...
地学系于2017年10月开始筹备新一届分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发挥会员的民主权利,根据《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严格按照校工会换届流程开展工作。 11月6日,地学系设立了流动票箱,共发出选票 56 张,收回选票 42 张,其中有效票 42 张,作废票 0 张,超过应到人数三分之二,投票有效。选举结果上报系党总支和中国教育工会清华大学委员会第二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最终产生了五名新一届委员。 地学系分工会新一届委员会将紧密配合系党政工作,更好的为全体教职工做好服务。 新一届分工会委员会委员:卢麾、白玉琪、刘晓婷、俞乐、蔡闻佳; 主席:卢麾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耦合器组从2010年开始从事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的自主研发,创立了新的耦合器家族C-Coupler,并于2013年完成并开源发布了第一个自主耦合器版本C-Coupler1,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耦合模式版本中得到了应用,其在耦合架构和三维耦合方面的创新性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 近日,耦合器组完成了通用性更好、耦合功能更加丰富、使用更为简洁灵活、软件可靠性更高、且能兼容国际上已有耦合器和耦合模式的第二个自主耦合器版本C-Coupler2,其具有一些列新功能特点(参见附件1),既能替换已有耦合模式中的其他耦合器并尽量保证结果不变(二进制不变),也能在尽量不改变已有耦合模式及耦合器的前提下,便捷实现已有耦合模式与其他分量模式或耦合模式的耦合与嵌套。例如采用C-Coupler2将一个外在分量模式耦合集成至CESM模式时,用户仅需关注外在分量模式和与其有耦合关系的CESM分量模式,此外将生...
为普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竹林资源,推广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自主研发的地表覆盖制图软件,地学系张美男、李之超于7月31日-8月20日赴当地开展软件培训和野外调研。此次考察是受马达加斯加森林资源部(General direction of forest)邀请,由国际竹藤组织(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Bamboo and Rattan)支持。 2017年7月31日,中方研究组为林业部的主要工作人员介绍清华大学主导完成的一系列全球地表覆盖制图产品。 8月1日-2日,他们为来自于环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乡村企业及地区经济发展支持项目(PROSPERER)、国际保护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以及塔那那利佛大学(University of Antananarivo)的15名研究人员进行软件培训。同时,学员们也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给予反馈意见。最后,中方研究组接受马达加斯加Express de Madagascar媒体的采访,...
2018年1月5日上午,地学系党政班子述职会及民主测评会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交流基地东大会议室举行,会议由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组织部瞿卫菁出席述职会并组织现场民主测评,地学系全体教师及职工和博士后代表参加了会议。 系主任宫鹏代表系领导班子总结了地学系在2017年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展,重点汇报了2017年地学系科研亮点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工作推进情况,并对2018年地学系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代表系党总支作述职汇报,他总结了2017年系党总支班子关于学校加强基层党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工作要求的部署和落实情况,重点汇报了结合地学学科特色,加强院系党政意识形态建设所采取的各项特色举措。 随后,系党政班子其他成员进行了个人述职汇报。 组织部瞿卫菁介绍民主测评程序及要求,并组织与会教职工对系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民主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