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至12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教授、以及张强副研究员访问了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IIASA)。IIASA是一个国际性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于1972年成立,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拉克森堡。研究所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来研究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性问题,如都市、能源、人口、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等。 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研讨地学中心与IIASA合作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GAINS-City模型的开发及在中国城市的应用”。这一项目由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以IIASA开发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及情景分析工具GAINS为蓝本,开发其城市版本并应用到中国,以定量评估城市化进程中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排放并寻求双赢的减排方案。访问期间,宫鹏主任向IIASA介绍了我中心的概况及发展前景。IIASA的森林、土地利用、人口等多个研究组也向访问团成员介绍了IIASA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机会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2011年1月28日,教育培训管理处转来中组部干教局保障处通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申报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低碳发展”专题培训班获得中组部和清华大学批准,据此,地学中心将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2011年新春佳节前夕,地学中心组织慰问关心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设的老校友、老领导和老朋友,向他们发去了《致清华大学地学校友及各界朋友的感谢信》。感谢信回顾了地学中心成立以来地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对老校友和各界朋友给予的关怀表示感谢,并希望一如既往的支持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设。地学中心办公室相关同志还看望了部分老校友并给他们带去了新春礼物。
2011年1月29日,地学中心在北京文津国际酒店福海会议厅举行在京教师迎新春座谈会,一起研讨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发展思路,共迎新春佳节。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处处长傅小峰、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戴永久应邀出席了座谈会,清华大学地学中心主任宫鹏主持了座谈会。
2011年2月17日,喻朝庆副教授在《Nature》发表关于中国水资源及干旱问题的评论文章。文章基于喻朝庆副教授近年来对我国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一些政策思考,以及他和宫鹏教授2010年4月8日在科技日报发表的“我国旱灾威胁及其战略对策”文章中的部分观点。这篇文章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暨全球变化研究院”首次在《Nature》上“亮相”。 喻朝庆副教授这次在《Nature》上发表评论文章,给地学中心教职员工以很大的鼓励,相信地学中心一定会形成很好的学术氛围、协作精神和院系文化,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将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中心。 具体文章请参见: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216/full/470307a.html
12月16日上午,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双聘教授、全球变化研究院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徐冠华在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及对香港中文大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徐冠华院士在致辞中勉励科学工作者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宽容失败;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热爱科学,淡泊名利。 中心主任宫鹏教授参加荣誉博士授予仪式。
7月10日,由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与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徐冠华院士、王斌研究员双聘教授聘任仪式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为徐冠华院士和王斌研究员颁发了聘书。联合国秘书长经济特别顾问、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夫瑞•萨克斯(Jeffrey Sachs)教授及夫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聂华桐等中外嘉宾出席了仪式。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旭出席聘任仪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皓明主持聘任仪式并宣读了双聘教授聘任决定。 徐冠华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的几点看法。徐冠华认为,中国关于全球变化的研究,必须面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紧迫需求,集中全力做大事;要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放在第一位,加强国际合作。清华大学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并恢复筹建地学学科,必将促进我国全球变化的研究。 聘任...
2010年12月16日,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这一天,正是徐冠华院士六十九岁生日,在近五十载的科研生涯中,徐冠华院士取得了包括资源和环境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研究在内的多方面重大科研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此次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既是对徐冠华院士为中国科技事业所做贡献的表彰,也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科研的肯定。 在随后发表的致辞中,徐冠华院士勉励科学工作者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宽容失败;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热爱科学,淡泊名利。话虽不长,字字真挚,赢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2009年7月10日,由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与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徐冠华院士、王斌研究员双聘教授聘任仪式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为徐冠华院士和王斌研究员颁发了聘书。联合国秘书长经济特别顾问、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夫瑞•萨克斯(Jeffrey Sachs)教授及夫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聂华桐等中外嘉宾出席了仪式。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旭出席聘任仪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皓明主持聘任仪式并宣读了双聘教授聘任决定。 徐冠华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的几点看法。徐冠华认为,中国关于全球变化的研究,必须面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紧迫需求,集中全力做大事;要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放在第一位,加强国际合作。清华大学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并恢复筹建地学学科,必将促进我国全球变化的研究...
据清华新闻网报道,2009年6月19日下午,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学习讲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并讲话。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和中国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以“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主题作报告。 何建坤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现今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既存在着合作,又有着利益的冲突和斗争。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时既面临适应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受制、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等严峻挑战,又有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技术创新等新的机遇。他提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应该对外争取发展空间,缓解减排压力,树立大国形象;对内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探索低碳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
为推动我校地学学科快速发展,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科研力量,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于2009年6月24日在科学馆召开学科规划研讨会,会议主要内容为: (1)听取贺克斌教授传达科技部“十二五”全球变化战略规划会议精神; (2)研讨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内容的建议; (3)探讨我校地学学科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皓明教授主持会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环境系、水利系、低碳能源实验室和经管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会议。
2009年6月24日下午,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在科学馆召开地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心主任陈皓明主持会议。会议听取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传达科技部“十二五”全球变化战略规划会议的精神,围绕学校对“十二五”期间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内容进行研讨,并探讨了我校地学学科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环境系、水利系、低碳能源实验室和经管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