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模式课题组因工作需要,拟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一名: 一、岗位职责: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模式课题组科研助理工作 二、应聘要求: 1. 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2.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办公能力,熟悉资料检索及档案管理工作。 4. 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应对日常对外交流和处理英文邮件。 5. 本科以上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优先。 三、薪酬待遇: 执行清华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办法,提供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有意应聘者请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简历发送至liuyuanzheng@mail.tsinghua.edu.cn,请在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课题组岗位”。未通知参加面试者不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
8月28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中意环境节能楼东一厅举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出席,并代表地学中心全体教职人员,对新生,特别是地学中心的24名研究生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科学的精神,具备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精神;牢牢掌握好一门技能,精益求精地将其完善;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四种能力,即讲演能力、书写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新闻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页【节选】)
9月2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春刚博士应邀来我中心访问并作了题为《基于多矩方法的全球模式数值框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王斌教授主持,地学中心主任宫鹏及部分教研人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报告中,陈春刚博士阐述了他们近年来利用多矩方法取得的一些成果,并介绍了基于多矩方法发展的立方球网格、正二十面体六边形网格的全球浅水波模式,给出了R-H波和过山气流等一系列模拟的个案分析。 陈春刚博士于2008年9月在日本国立东京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精度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式的研究与开发。2008年10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8月20日,地学中心2012级推荐免试研究生面试会在伟清楼610举行,本次面试会由地学中心主任宫鹏主持,面试小组成员为宫鹏、Nicholas Clinton、卢麾、喻朝庆以及黄华兵(中科院遥感所),来自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的7位学生参加。此次面试通过英文自我介绍、问答互动、英文口头摘要以及编程等环节,从自我展示、英语水平、对专业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考查了推免生的思想品质和专业素养,为不断吸收优秀生源把关。
2011年6月2日,地学中心教授宫鹏在《自然》杂志上刊登文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美国能养活中国吗?》一文中提出的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没有必要,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是否从国外进口完全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这么做,与中国是否必需无关。 文章指出,中国的粮食安全确实因为人口增长、农业用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农业知识无法普及等问题遭受挑战,但是随着土地转换制度的提出、水资源供给保障力度的加大、室内无土栽培技术的引入以及中国社会粮食消费量的逐步稳定,粮食产量只需增加9%,即能达到供需平衡,这种增长幅度是可以实现的。此外,文章还针对现状给出了一些更为大胆的对策,例如规范城市和乡村一体化建设;减小家庭住房面积;废除户口制度;制止扩建农村住房;在青藏高原储备耕地以应对紧急情况;在南方地区鼓励农民重新利用弃耕地等。宫鹏认为,一旦实行上述措施,粮食将能增产20%-30%,因此世界...
5月25日,世界著名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主任克里斯•戈登博士(Chris Gordon)应邀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进行访问交流,并做了题为《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的演讲。地学中心主任宫鹏、副主任罗勇,全球变化研究院副院长王斌等出席。双方还就未来合作契机进行了探讨和磋商。 克里斯.戈登博士在演讲中阐述了高分辨率气候模式能提供更加细致可靠的区域和局地信息的观点,认为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他还介绍了哈德莱中心模式的发展历程和下一代模式发展计划,并在最后强调开展合作的重要性。 克里斯•戈登博士为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主任,负责英国气象局气候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他同时还是科学联盟负责人,负责推进本国及国际战略合作关系。
5月19日,我校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副教授张强和梁璐,在《自然》杂志发表快讯。 文章审视了我国当前的化肥滥用情况和由此产生的严峻问题,指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隔阂——尽管科学界广泛认为过度使用化肥不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可行之道,但农民仍乐意听从农业推广员和化肥销售商的“建议”,加大化肥使用量。文章还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将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应当补充农民施肥知识,调整相关政府部门职责,平衡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转变农业推广体系角色。另外,文章还建议在中国乡镇级别设立环境推广部门,监控和防止农药和杀虫剂的滥用。 快讯全文
2011年5月23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机器学习与空间统计”系列讲座在清华大学开讲。本次讲座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严东辉博士主讲,内容涵盖机器学习和空间统计学,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常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应用前景广阔的空间统计学有初步了解并且能够付诸实际应用。 机器学习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地学领域,如遥感影像分类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系列讲座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学校的60多名学生。本次讲座还将为863项目“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总体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全球变化研究评论(第二辑):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书号:978-7-04-032358-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中,我们对第四篇文章的标题翻译不妥。原文为:Ensemble models predict Important Bird Areas in southern Africa will become less effective for conserving endemic birds under climate change,书中翻译为:气候变化将降低集成预测模型对南非重要鸟区的特有鸟类的保护效力,更改为:集成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将降低南非重点鸟区对特有鸟类的保护效力。特此勘误,并向广大读者和原文作者致以歉意。同时,向指出该不妥之处的武汉大学江万寿教授表示感谢。 《全球变化研究评论(第二辑):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编译委员会 2011-5-9
15-16 December 2011, Hong Kong Announcement and Call for Papers Organized by: ISPRS Working Group VII/5 “Methods for change detection and process modelling” Centre for Geo-computation Studie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Land Survey and Geoinformatics,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pace and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organizers ISPRS Working Group VII/6 “Remote Sensing Data Fusion” ISPRS Working Group IV/8 “3D Spatial Data Integration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ong Kong Remote Sensing Society Hong Kong GIS Association Hong Kong Geographical Association Introduction Processing of multi-temporal images and spatio-temporal geo-spatial information for change detection and spatio-temporal mo...
地点:清华大学伟清楼610 时间:2011.5.23-5.27 (机器学习) 2011.5.30-6.3 (空间统计) 主办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课程概述 此课程内容涵盖机器学习和空间统计学,主要目的在于让学员深入理解常用机器学习方法以及对应用前景广阔的空间统计学有初步了解并且能够付诸实际应用。课程的要点在于算法及其实践;此外也会涉及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以便学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算法,这也将会对学员日后设计新的算法有较大的帮助。由于机器学习内容广泛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及考虑到遥感领域的实际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课程学习效果,我们将重点讨论机器学习中的分类方法, 相信学员们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课程包括讲课,阅读任务,以及课程项目。我们鼓励学员自带课题作为课程项目。课程项目的中心目的在于为学员提供消化课程内容以及实践和科研的机会。课程安排为机器学习一个星期,空间统计学三天,最后两天为课程项目演示以及...
《全球变化研究评论(第二辑)—— 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后简称“全球变化评论”)是一本关于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当前较有代表性的论文译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论文内容包括中国地学发展的策略分析;生物多样性与国家经济指标的关系;全球鸟类体型大小、物种地理分布范围大小、物种丰富度、不同分类层次上进化起源、物种更替率等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与环境要素、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等。该书对从事地学、生态学、地学统计学、生物多样性、土地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科学和地球系统模拟研究的学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来计划收入《全球变化评论》的两篇论文,由于版权原因,未能收录。但鉴于这两篇论文对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也出于《全球变化评论》所选论文在内容与结构上的完整性,将这两篇论文的译文放在这里供大家下载。希望这两篇译文与《全球变化评论》中的译文一起能在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给读者一个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