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我国于2021年10月宣布建立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内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图1),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项目从试点阶段转向建设阶段。目前,这些国家公园所在区域过往的生态保护实践成效如何,未来国家公园内哪些区域需要重点修复等问题仍缺乏具体的认知。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课题组利用生境质...
近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正式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开展了软、硬件协同设计,规模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了“模式、计算、数据”三位一体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具备了对地球系统全圈层复杂过程...
10月25日上午,《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超过我国湖泊总面积的50%以上,在高原湖泊面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湖泊对局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湖泊冻结后会大幅度削弱湖水与大气的水热交换,导致湖面气温剧降。但目前模式模拟的湖泊冻结日期严重偏早(多达1~2个月),仅依靠极其有限的高原湖泊观测数据难以解决这一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教授课题组在引入基于观测的湖泊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直接在湖泊—大气耦合框架下实现了对...
在地形复杂的第三极地区,降水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变异性,而已有雨量站点多位于低海拔的河谷地区,因此,如何利用低海拔的降水观测获取高海拔的降水资料是理解高山区冰雪水文过程的关键。鉴于此,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教授课题组基于高分辨率大气模拟降水数据量化了整个第三极地区的降水海拔梯度特征,并阐明了降水海拔梯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相关研究近日以“Characterizing basin-scale precipitation gradients in the Third Po...
近日,为及时共享全球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tpdc.ac.cn)发布的《基于AMSR-E和AMSR2数据的全球长时序日尺度土壤水分数据集》已更新至2022年8月31日。该产品以AMSR-E/AMSR2亮温为基础,采用完全国产化的自主算法,在逐日尺度反演全球地表土壤水分,其精度与SMAP土壤水分产品相当,且该产品具有长时序和高时空一致性,可提供全球近20年(2002/07/27~2022/08/31)的地表土壤水分信息。土壤水...
据统计,全球60%以上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来自于城市。城市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及时、详细的城市碳排放量化评估可以为制定高效的减排政策提供依据,但由于城市尺度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难以获取,大多数碳排放的量化评估都在国家尺度上展开,很难聚焦到单个城市。此外,大多数碳排放报告通常至少滞后一年或以上发布,限制了城市尺度减排政策的制定。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刘竹...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区域。该地区属典型热带季风气候,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表覆盖和地形地貌情况复杂,实测数据相对缺乏,观测站点分布极为不均,由此导致该地区的干旱监测和研究都存在很大困难。为弥补实测数据缺乏等缺陷,清华大学地学系卢麾副教授课题组基于遥感土壤水数据,开发出一套8天尺度土壤水干旱指标(Soil m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