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我国于2021年10月宣布建立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内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图1),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项目从试点阶段转向建设阶段。目前,这些国家公园所在区域过往的生态保护实践成效如何,未来国家公园内哪些区域需要重点修复等问题仍缺乏具体的认知。

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课题组利用生境质量评估模型(InVEST Habitat Quality model),结合逐年土地覆盖变化产品以及空间热点检测等方法,开展了5个国家公园生境质量的长时序观测,揭示了近40年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提出前后国家公园和像元尺度的生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热点,提出了基于热点分析的未来国家公园生境质量优化调控的分区方案。相关研究近日以“Habitat quality dynamics in China's first group of national parks in recent four decades: Evidence from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图1. 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区位

国家公园尺度分析显示(图2),1980–1999年三江源的生境质量相对平稳,2000–2005年下降剧烈,之后随着大量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其生境质量明显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生境质量在1980–1999年变化不显著,但在2000–2019年出现了明显下降。东北虎豹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生境质量总体持续下降;不同的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生境质量退化速率加快,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生境质量退化速率则在减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生境质量在前20年上升,但在近10年明显下降。像元尺度分析显示(图3),1980–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在地区有一半以上区域的生境质量显著退化。此外,阶段对比显示5个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的生境质量退化面积占比均有所增加。

2. 1980–2019年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内生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3. 1980–2019年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内像元尺度生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热点分析显示,生境质量退化热点往往发生在靠近城市居民区或国家公园边缘的人类活动相对密集区。例如,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发现两个生境质量退化热点聚集区,一个靠近成都市区,另一个位于白水江片区东北部。同时,本研究也发现一系列生境质量改善热点,且近几年部分国家公园生境质量相对稳定,这反映了更高保护级别的国家公园建设有望扭转生境质量退化趋势。鉴于此,研究最后提出了未来国家公园生境质量优化调控的分区方案(图4)。

4. 未来中国首批国家公园生境质量优化调控的分区方案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采取的InVEST生境质量模块的参数化依赖专家知识和已有研究,且评估结果受土地覆盖产品精度影响较大;此外,InVEST模型将生境质量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指示指标,但未考虑物种数据,对于有独特栖息地要求的物种,仅用该模型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纳入物种分布数据开展全面评估。

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后陈鑫为文章第一作者,合作导师俞乐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文章合作者来自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环境学院等多个科研团队。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22020783


供稿:陈鑫

编辑:王佳音

审核:张强

上一篇:《2022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清华大学参与共建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通过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