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新兴经济体如何实现绿色低碳以及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由于宏观社会经济数据可获得性差、收集困难,目前已有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数据库中新兴经济体的数据信息在国家和部门层面不够详尽,阻碍了MRIO模型分析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历史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能力。针对上述...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访问副教授谢尔盖和课题组博士毕业生、耶鲁大学博士后武超(现为犹他大学博士后)联合中、英、美、德和南非等国研究人员,利用气候-火灾-碳循环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历史和未来火灾动态变化对全球气候-碳循环的反馈作用。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王勇副教授课题组结合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多集合的气候模拟实验和温度-经济评估模型,研究了自1850年以来的历史土地利用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和逐日气温变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农业产量、能源供给、劳动生产以及人体健康等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此前观测研究证实,当一个国家的平均气温处...
近日,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课题组联合李伟课题组等国内外多个课题组,结合高分辨率生物量数据和油棕种植园面积变化数据集,估算了2001-2015年间油棕侵占森林造成的累积森林生物量损失,发现2007年之后油棕种植园扩张侵占了碳密度更高的森林。油棕扩张是热带地区森林砍伐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对热带森林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如固碳能力)构成威胁。但是,油棕扩张侵占森林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研究仍缺乏精细化的时空动态分析。现有研...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在地理信息领域首次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影像传感器的地理定位模型 第3部分:实现模式》(ISO/TS 19130-3:2022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Imagery sensor models for geopositioning — Part 3: Implementation schema)。地球系统科学系白玉琪长聘副教授主持了该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的多位专家历时两年半共同完成该标准的研制任务,地...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在气溶胶气候效应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也是当前气候模拟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气溶胶形成云滴的活化过程有关。由于该过程受到多个变量的非线性复杂影响,因此气候模式中需要对其计算进行准确的参数化处理。而当前模式普遍使用的是高度简化近似的活化过程计算方案,这些方案的不确定性普遍较大。清华大学地学系彭怡然...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王勇副教授课题组联合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刘小红教授课题组等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利用观测数据、长期再分析数据和气候模式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印度季风前期的黑碳气溶胶如何通过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来调控沙尘浓度并对季风降水影响展开了分析,并特别针对2020年COVID-19时期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机理分析。当前,印度作为全球空气污染热点区域,其黑碳气溶胶浓度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不仅如此,由于其特...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评估报告,要将本世纪末的温升目标控制在《巴黎协定》制定的1.5℃或2℃,从2020年初起全球剩余碳预算分别仅剩4000亿吨和11500亿吨二氧化碳(基于67%的可能性区间)。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刘竹课题组利用研发的全球近实时碳排放数据库(Carbon Monitor),实现了全球碳排放量的近实时监测,更新了最新的全球剩余碳预算量。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