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我中心王聿绚副教授入选2012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本年度清华共有两位青年学者入选该计划。 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逐步形成青年科技专家群体。计划的培养期为3年,分A、B两类进行资助,自1993年开始启动,每年选拔。 王聿绚副教授,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学士(2000)、哈佛大学博士(2005)。研究兴趣为大气化学模式、区域与全球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首次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中开发高网格精细度的区域嵌套模式。率先利用卫星遥感产品近实时地监测中国城市大气成分变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11月22日,地学中心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绍武教授,以《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为题,综合介绍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八大科学问题。 讲座中,王教授回顾了气候变暖从被提出到被深入研究的过程,同时着重从暖大洋冷大陆、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敏感度、气候变暖的归因研究、气候模式、2℃阈值、翻转成员和翻转点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八个方面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最后王教授和在场师生就全球变暖科学研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来自地球科学中心等单位的30余位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王绍武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学的研究及教学。曾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 “全球气候系统”课程。主编、译著及参加编著书籍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三百余篇。曾任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候影响计划科学顾问,参加了第1-3次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评审或编写。
11月2日,我校召开生态学一级学科建设启动与专家咨询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新时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等16位国内著名生态学者,我校姜胜耀副校长等领导,以及我校生态学方向相关教师、研究生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 我校副校长姜胜耀、国务院学位办质量监督与信息处处长徐维清、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原司长张国成和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欧阳志云等应邀致辞。地球科学中心主任宫鹏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我校恢复地学学科建设三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我校生态学科学术带头人、地球科学中心教授林光辉从团队建设、学科方向规划、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人才引进模式探索、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生态学科自建设以来取得的进展。最后,与会专家和领导就我校生态学一级学科的短期和长期建设目标、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学科平台建设计划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等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此次会议对科学规划我校生态学科建设,促进其更快更稳发展...
10月31日,地学中心首次研究生沙龙在伟清楼610举行。英国邓迪大学阿瑟•克拉克奈尔(Arthur.P.Cracknell)教授作为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中心研究生分享了科研经验。 克拉克奈尔教授以研究规划为主题介绍了开展学术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合理地总结为文章进行发表的经验,具体包括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如何针对性地写科学文章来总结成果等。他提出的研究生阶段需要提早进行规划,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等观点得到了在座学生的共鸣。 介绍过后,地学中心研究生就转换专业后的适应、提高研究生阶段科研效率等问题与克拉克奈尔教授展开交流。教授认为,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此外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与导师的及时沟通。 地学中心主任宫鹏及十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克拉克奈尔教授毕业于牛津大学,早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学研究,七十年代他将兴趣转向遥感领域,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专著多部,并担任《国家遥感杂志》(Internationa...
2012年11月3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雪,获得本次冬春季北京初雪竞猜活动“初雪先知奖”的名单如下: 谯丽芳 成果与知识产权办公室 邓怡君 人文学院外文系 请以上两位位老师于11月7日(周三)后至地球科学中心办公室领取奖品。地址:伟清楼607;联系电话:62772750。任何疑问请致电地球科学中心办公室。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2012年11月5日
10月31日,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伟清楼610会议室举行。此次发布会由清华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同举办,我校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教授,我校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广文教授和浪潮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雷钧出席。 宫鹏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并阐述了我校发展计算地球科学的思路,胡雷钧副总裁就全力推进HPC应用人才建设发表观点,杨广文教授详细介绍了清华—浪潮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的相关情况。随后,在场记者就地球科学人才基金及计算地球科学等进行了提问。 来自人民网、搜狐网、网易、比特网的十余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由清华大学和浪潮集团共同设立,旨在推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与高性能计算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培养国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交叉青年人才。基金的设立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863、清华大...
10月25日,生态学领域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院士来我中心参加了全球变化紫荆论坛,为师生带来了题为《全球变暖与碳排放》的讲座。 本次讲座,方院士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及争论焦点、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与影响因素、气候变暖与碳排放、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以及地球工程与其生态风险等六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关键气候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就气候问题的政治因素发表了看法。 来自地学中心的40余位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作品01 《ES有我》 作者:吕宝磊 作品02 《面壁地学人》 作者:吕宝磊 作品03 《热爱》 作者:吕宝磊 作品04 《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作者:董文浩 作品0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者:董文浩 作品06 《学术圈》 作者:董文浩 作品07 《全新为学生的宫老师》 作者:石燕燕
作品8 《认真听讲的学生》 作者:石燕燕 作品09 《山外山》 作者:石燕燕 作者10 《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两只毒虫》 作者:王彦文 作品11 《延庆恐龙足迹化石》 作者:王彦文 作品12 描述:好动活跃的宫老师,不仅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还一马当先冲下山 作者:席家翌 作品13 描述:延庆的天是蓝蓝的天,地学中心的人民好喜欢,仰望山顶高声喊: 我爱你 清华! 作者:席家翌 作品:14 描述:坚持爬到最高处,才能看到最好的风景 作者:席家翌
总成绩计算办法: 1、总成绩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组成。其中,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50%; 2、复试笔试成绩100分,占复试成绩50%,复试面试成绩100分,占复试成绩50%。 综合考核时间、地点安排: 笔试时间:2012年9月26日上午8:00-10:00, 面试时间:2012年9月26日10:00-12:30,13:30~17:00 地 点:清华大学伟清楼607会议室 复试原则、复试日程及实施办法: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考察考生对大气科学、遥感科学、生态学的专业知识。笔试试卷分为大气科学、遥感科学、生态学三套,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和试卷。 面试对考生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科研经历、外语能力、思维逻辑、表达能力、思想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综合考核注重对考生外语能力的考察,面试教师中有两位美籍教师。其中:大气科学方向的面试内容为大气科学概论、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等;遥感生态学专业,面试内容为遥感科学、生态学基础、生态遥感等。 笔试时间:120分钟。 面...
作者:李雪草 2012级博士研究生 岁月易逝,转眼间,在地学中心的日子已经两周有余。猛然间发现,同学见面时最初的那一声羞涩的“嗨”,已然变成了如今戏谑的“昵称”;电梯楼间遇到中心的老师,已由最初的羞怯变成了亲切的交谈;初入“园子”里的茫然无措,如今已变成了随意的穿梭。作为清华地学人,转变正在悄然进行,我们慢慢开始融入地学中心这个大家庭。紧张,期待,而又满怀憧憬…… 两周的时间,短暂而又紧凑。每一天,我们都在新鲜感中充实地度过,回味于同学聚餐时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激扬青春,还有在伟清楼610的各类讲座。也许,当我们开始努力去安排自己每天该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了去尝试掌握自己命运的过程,每一次行动都印证着心中坚守的那份理想与执着。这是清华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主动。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展开了与地学中心的深入接触。开学第一天,与中心的第一张合影,定格成了我们清华新生活的起点。自此,我们每个人身上...
9月10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地学中心新设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流动站的设立,代表了我中心的生态学研究生、博士后教育形成完整平台。目前,地学中心共有两大博后科研流动站,分别为大气科学和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