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新闻热点

作者:李雪草 2012级博士研究生

岁月易逝,转眼间,在地学中心的日子已经两周有余。猛然间发现,同学见面时最初的那一声羞涩的“嗨”,已然变成了如今戏谑的“昵称”;电梯楼间遇到中心的老师,已由最初的羞怯变成了亲切的交谈;初入“园子”里的茫然无措,如今已变成了随意的穿梭。作为清华地学人,转变正在悄然进行,我们慢慢开始融入地学中心这个大家庭。紧张,期待,而又满怀憧憬……

两周的时间,短暂而又紧凑。每一天,我们都在新鲜感中充实地度过,回味于同学聚餐时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激扬青春,还有在伟清楼610的各类讲座。也许,当我们开始努力去安排自己每天该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了去尝试掌握自己命运的过程,每一次行动都印证着心中坚守的那份理想与执着。这是清华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主动。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展开了与地学中心的深入接触。开学第一天,与中心的第一张合影,定格成了我们清华新生活的起点。自此,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多了一个标签——“清华地学人”,这足以让我们自豪。而自豪的背后,则是我们对地学坚定的认同,对学术追求的朴素理想,还有身为清华人的责任。

开学在即,入学时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老师们的专业前沿讲座,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地球世界,从土壤、陆面到大气,从局部、区域到全球,从个体、物种到群落。偌大的一个地球,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知、去创造地球上的不同领域的知识,这让我们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如果我们的研究发现能够影响、改变一部分人的认识,能激发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这该多么让人自豪。很多时候,支撑我们继续向前的,并非物质,而是点燃于心的一盏明灯。科学研究需要热情,更需要坚持。

野外实习,是地学中心送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入学礼物。当习惯呆在实验室的我们真正踏入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自然时,内心涌动的是难以名状的喜悦与新鲜。在上甸子大气观测本底站,我们由老师带着参观了一系列的观测仪器,这些仪器的监测对象包括温室气体、污染性气体、气溶胶等。听着老师细致的解说,我们认识到环境变化,甚至是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科学掌握并监测本国的环境状况对国际气候谈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密云水库,望着平静壮阔的湖面,听着水利人讲述着关于水库的故事,我们心潮澎湃,但更深感担忧。偌大的一个水库,构成了北京地区供水的生命线。水位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北京超过2000万以上人口的用水安全。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密云水库正经历着现代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类挑战。这次野外实习,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是让我们领悟到了,自己正在从事的或者将来需要从事的事业,对个人、国家乃至全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更加明白了科学研究在创造知识的同时,更承担着对国家、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为学先为人,治学先治德。除了学科前沿之外,老师们还传授给我们做学问的道理。坚守学术道德和诚信,是我们今后研究生活的基准线。对我们来说,能在入学之初确立此原则,能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品格,便已成功了一半。求学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独立、自主、批判人格的过程。我期待,并且享受着。

三年或者五年,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就像刚刚结束的迎新晚会,欢声笑语中,三个小时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时间带不走的,是梦想,还有深深的回忆。我们的梦想,在进入清华园之前就怀揣的梦想,将于此刻在这里放飞。若干年之后,当我们回忆起这段求学时光,希望不要留有太多遗憾。期待与大家一起奋斗在青春年少!

上一篇:2012年秋季免试推荐研究生综合考核排序办法

下一篇:地学中心新增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