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华大学2012~2013学年度校历,以及学校《关于2013年教职工寒假安排的通知》(清办发〔2013〕1号)文件精神,现将地学中心2013年寒假安排通知如下: 1、寒假为1月17日至2月20日。 2、寒假期间,办公室安排1月17日、18日、21日—25日、28日、29日、30日值班,伟清楼财务室也将同时对外办公,各课题组可安排财务报销等事宜。 3、各课题组要根据上述要求,认真落实假期工作安排,并注意做好防火、防盗、防汛、实验室安全和校外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交通、出行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 4、附“地学中心2013年寒假安排的通知”和 “2013地学中心寒假值班表”。 祝各位老师和同学寒假愉快!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2013年1月11日
清地学通〔2013〕2号 依照《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职工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清华大学地学中心于2013年1月3日~5日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议听取了教职工的年终述职。经地学中心主任办公会推荐,学术委员会、地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教工党支部、工会小组协商研究,评选2012年度地学中心先进工作者名单如下: 喻朝庆,获奖理由:科研成果突出、工作勤奋努力,2011年度秋季学期教学课程评估清华大学并列第一名。 王聿绚,获奖理由:地学中心科研成果产出丰硕的青年教师之一,2012年度获国家青年拔尖计划支持,2012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当选人。 刘利,获奖理由:科研成果突出、工作勤奋努力,在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研发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刘远政,获奖理由:作为人事和招生秘书,做事踏踏实实,不辞辛苦劳累,努力为地学中心教师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且卓有成效。 同时评选2012年度地学中心最佳秘书奖1名,名单如下: 吴静惠,获奖理由:作为科研和宣传秘书,做事勤...
12月14日下午,我国昆虫生态学家,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康乐院士应邀来地球科学中心参加全球变化紫荆论坛,并以飞蝗群聚的发生与分子调控为主题,为中心师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康院士指出,飞蝗是一个全球性物种,其物种扩散路线与人类非常接近,它的爆发会给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传统的化学农药控制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康乐院士就此问题对飞蝗的群聚与散居两个表现型从分子机制上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了两型转变的多种有效调控方法,为飞蝗的生态控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 来自地球科学中心等院系的30余位师生听取了此次报告。
2012年12月13日,清华大学主页清华映像栏目,介绍了我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共同完成的世界首套30米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相关情况。 清华映像为清华主页的图文栏目,是展示我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窗口。此次是我中心科研成果第一次被清华映像报道。 具体链接如下: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6606/2012/20121213091328066471290/20121213091328066471290_.html#
2012年12月,我中心王聿绚副教授入选2012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本年度清华共有两位青年学者入选该计划。 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逐步形成青年科技专家群体。计划的培养期为3年,分A、B两类进行资助,自1993年开始启动,每年选拔。 王聿绚副教授,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学士(2000)、哈佛大学博士(2005)。研究兴趣为大气化学模式、区域与全球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首次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中开发高网格精细度的区域嵌套模式。率先利用卫星遥感产品近实时地监测中国城市大气成分变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11月22日,地学中心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绍武教授,以《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为题,综合介绍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八大科学问题。 讲座中,王教授回顾了气候变暖从被提出到被深入研究的过程,同时着重从暖大洋冷大陆、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敏感度、气候变暖的归因研究、气候模式、2℃阈值、翻转成员和翻转点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八个方面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最后王教授和在场师生就全球变暖科学研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来自地球科学中心等单位的30余位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王绍武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学的研究及教学。曾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 “全球气候系统”课程。主编、译著及参加编著书籍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三百余篇。曾任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候影响计划科学顾问,参加了第1-3次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评审或编写。
11月2日,我校召开生态学一级学科建设启动与专家咨询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新时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等16位国内著名生态学者,我校姜胜耀副校长等领导,以及我校生态学方向相关教师、研究生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 我校副校长姜胜耀、国务院学位办质量监督与信息处处长徐维清、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原司长张国成和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欧阳志云等应邀致辞。地球科学中心主任宫鹏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我校恢复地学学科建设三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我校生态学科学术带头人、地球科学中心教授林光辉从团队建设、学科方向规划、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人才引进模式探索、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生态学科自建设以来取得的进展。最后,与会专家和领导就我校生态学一级学科的短期和长期建设目标、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学科平台建设计划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等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此次会议对科学规划我校生态学科建设,促进其更快更稳发展...
10月31日,地学中心首次研究生沙龙在伟清楼610举行。英国邓迪大学阿瑟•克拉克奈尔(Arthur.P.Cracknell)教授作为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中心研究生分享了科研经验。 克拉克奈尔教授以研究规划为主题介绍了开展学术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合理地总结为文章进行发表的经验,具体包括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如何针对性地写科学文章来总结成果等。他提出的研究生阶段需要提早进行规划,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等观点得到了在座学生的共鸣。 介绍过后,地学中心研究生就转换专业后的适应、提高研究生阶段科研效率等问题与克拉克奈尔教授展开交流。教授认为,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此外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与导师的及时沟通。 地学中心主任宫鹏及十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克拉克奈尔教授毕业于牛津大学,早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学研究,七十年代他将兴趣转向遥感领域,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专著多部,并担任《国家遥感杂志》(Internationa...
2012年11月3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雪,获得本次冬春季北京初雪竞猜活动“初雪先知奖”的名单如下: 谯丽芳 成果与知识产权办公室 邓怡君 人文学院外文系 请以上两位位老师于11月7日(周三)后至地球科学中心办公室领取奖品。地址:伟清楼607;联系电话:62772750。任何疑问请致电地球科学中心办公室。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2012年11月5日
10月31日,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伟清楼610会议室举行。此次发布会由清华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同举办,我校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教授,我校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广文教授和浪潮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雷钧出席。 宫鹏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并阐述了我校发展计算地球科学的思路,胡雷钧副总裁就全力推进HPC应用人才建设发表观点,杨广文教授详细介绍了清华—浪潮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的相关情况。随后,在场记者就地球科学人才基金及计算地球科学等进行了提问。 来自人民网、搜狐网、网易、比特网的十余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由清华大学和浪潮集团共同设立,旨在推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与高性能计算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培养国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交叉青年人才。基金的设立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863、清华大...
10月25日,生态学领域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院士来我中心参加了全球变化紫荆论坛,为师生带来了题为《全球变暖与碳排放》的讲座。 本次讲座,方院士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及争论焦点、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与影响因素、气候变暖与碳排放、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以及地球工程与其生态风险等六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关键气候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就气候问题的政治因素发表了看法。 来自地学中心的40余位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作品01 《ES有我》 作者:吕宝磊 作品02 《面壁地学人》 作者:吕宝磊 作品03 《热爱》 作者:吕宝磊 作品04 《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作者:董文浩 作品0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者:董文浩 作品06 《学术圈》 作者:董文浩 作品07 《全新为学生的宫老师》 作者:石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