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7月,地学系分工会开展了“亲子快乐读书”活动,通过购置新书、置换闲置图书及读书摄影展等系列环节,让孩子们度过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此次活动得到教师们大力支持,丰富了家长育儿经验,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好书推荐和读后交流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 (供稿:刘晓婷)
7月28日下午,福建春天生态科技公司林万欣董事长一行15人访问了清华大学地学系。地学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罗勇教授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927会议室会见了林万欣一行。 罗勇教授对林万欣董事长的首次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为来宾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地学系的发展历史。罗勇表示,清华大学地学系一贯重视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自2009年成立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以来,开展了大量合作交流和研究项目。罗勇向来宾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地学系在大气海洋、生态科学、高性能计算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滨海湿地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林万欣董事长表示,清华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是全球知名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清华大学地学系近年来在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他简要介绍了春天生态科技公司在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情况,主要介绍了耐盐碱技术、园林设计和滨海生态修复方面的科...
6月15日上午,《气候变化科学概论》研究生课程期末考试暨辩论赛在清华大学伟伦楼405教室举行,选修该门课程的17名同学,分成A、B两组进行了两场辩论赛,A组的辩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应以减缓(适应)为主,B组的辩题是国际气候治理制度应该效率(公平)优先。辩论赛的评委会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罗勇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绍洪研究员以及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高云副司长3位专家组成。辩论赛场紧张又激烈,双方辩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却又不失风度,侃侃而谈,最后评委的现场点评更是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紧张而激烈的辩论现场-A组 当前,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科学界不断深化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气候变化科学概论》课程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在20...
6月23日,由国家级刊物《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凭借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突出贡献,经过专家推荐、评审等程序,被评委会审定评为“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 获奖证书 付昊桓副教授主要围绕“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平台展开研究。主持并设计了清华新一代通用集成地球系统模式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的重构与优化,总代码量超过百万行。该工作是国际上首次完成地球系统模式整体面向异构众核架构的重构与移植,计算规模有效扩展至上百万核。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千万核可扩展大气非静力动力方程求解器作为共同通信作者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实现了中国研究团队30年来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在第27 届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AI 2015)上,付昊桓等人发布的题为“指向变异:一种新型的差分进...
5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第四十四届教职工运动会在东大操场举行,地学系22位教师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开幕式及田径项目。 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带队入场 开幕式中,教师队伍随着激情昂扬地运动员进行曲,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校广播体操表演中,教师们从伸展运动到整理运动,一招一式标准有力。 地学系列队参加全校广播体操表演 今年部分老师也积极参与了田径比赛,有3000米长跑、100米短跑和掷实心球、跳绳、踢毽等多种项目。大家在赛场上发扬了“团结,拼搏”的精神,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地学系博士后李锐喆参加短跑项目比赛 地学系教工刘晓婷参加实心球比赛项目 地学系教工丁玉洁参加实心球比赛项目 地学系教工陈岩参加实心球比赛项目 地学系博士后宁理科参加长跑项目 地学系教工合影留念 教师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每年高涨,肩负着恢复筹建我校地学学科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的推进教学、科研工作。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罗勇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气候-水-能源领域研究。现根据工作需要,拟招聘非事业编制科研助理一名。详细信息如下: (一)研究方向 1、地球系统模式研制与评估; 2、全球能量-水循环过程与机理; 3、全球气候变化检测、归因与预估; 4、陆面水文同化与气候预测; 5、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对策; 6、可再生能源气象学。 (二)工作职责 1、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 -协助撰写项目申请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 -经费预算与科研合同编制; -组织学术会议和科研活动; -国内外合作联络; -科研成果宣传报道; -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文献资料; 2、参与(一)相关方向研究; 3、完成研究组安排的其他任务。 (三)应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工作积极主动,严谨认真,踏实肯干,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性格开朗,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全职在岗工作。 2、具有理学或工学专业背景,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硕...
序号 姓名 所在学校 拟录取专业方向 1 胡子瞻 西南大学 大气科学 2 刘宇希 天津大学 大气科学 3 马瀚辰 上海交通大学 大气科学 4 石睿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5 孙 静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 6 夏雯雯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 7 许东泽 北京林业大学 大气科学 8 于 灝 中国海洋大学 大气科学 9 张 岩 重庆大学 大气科学 10 张瞻婕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 11 刘 涵 中山大学 生态学 12 丁子涵 北京师范大学 生态学 13 陶 凤 中山大学 生态学 14 任浙豪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学 15 刘昱甫 中国农业大学 生态学 16 吴 宪 清华大学 生态学 17 张立贤 武汉大学 生态学
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1. 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和脱碳,能源使用和工业过程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新能源技术的碳排放及减排潜力研究。 2. 人类活动的碳收支和碳排放数据。包括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及实地测量构建连续的碳排放和碳收支数据库。 3.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健康影响及联合减排效益分析,包括末端治理方法和产业链减排策略。 4. 全球化及贸易过程中隐含的环境及健康影响,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的量化。 依托项目:中英战略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 指导教师:张强教授,贺克斌教授 合作指导:关大博教授,刘竹博士 招聘人数:博士后2-4名 应聘要求: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球科学、经济学(宏观、微观均可),大气物理化学等博士学位; 2.有较好的科研基础,较好英文基础,在国际刊物上有学术论文发表; 3.有独立科研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进站要求全职脱产。 受聘博士后...
6月3—5日,地学系组织了“2017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130余名学生提交的报名材料。经过初步筛选,确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6所高校,本科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本校同年级本专业前10%的50余位优秀大学生前来参加夏令营。 林光辉教授解答营员提问 开营仪式上,地学系副主任武海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介绍了夏令营的活动要求,系教学副系主任张强介绍了免试录取研究生的政策,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随后各课题组的教师们分组重点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方向和特色。 营员自我介绍 通过三天充实、丰富的日程安排,营员们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与地学系的教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个人展示、互动讨论等形式最终完成选拔工作。 营员倾听 夏令营师生合影 夏令营旨在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进国内高校优...
5月22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罗勇教授访问了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并代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授予鉴衡认证中心“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牌匾。 地学系高度重视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自2009年开始培养研究生以来,每年都会派出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近年来,随着地学系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地学系积极联系更加符合地学系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单位。 地学系罗勇教授向鉴衡中心秦海岩主任授牌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hina General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鉴衡”或CGC) 成立于2003年,是由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组建,致力于为太阳能、风能、碳排放等清洁技术领域提供技术开发、标准制定、认证、检测、产业和政策研究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和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检测认证机构。 经过双方充分沟通,地学系与鉴衡合作建设...
营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姓名 学校 1 边晨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曹蒙 华中科技大学 3 曹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丁子涵 北京师范大学 5 顾舒鸣 华中农业大学 6 郭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7 李明来 华中农业大学 8 李钦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刘涵 中山大学 10 刘苇航 华东师范大学 11 刘昱甫 中国农业大学 12 卢子涵 武汉大学 13 邱永贵 华中农业大学 14 任浙豪 华东师范大学 15 陶凤 中山大学 16 王钰 中山大学 17 温文杰 北京林业大学 18 徐茜 华东师范大学 19 杨苏丁 北京师范大学 20 张昊 中南大学 21 张立贤 武汉大学 22 张毅 北京林业大学 23 周屈 武汉大学 24 吴宪 清华大学 25 蔡丹苹 中山大学 26 柴文咪 云南大学 27 陈烁 清华大学 28 冯家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付楷淇 兰州大学 30 郝雪 中山大学 31 胡子瞻 西南大学 32 黄佳 兰州大学 33 黄怡然 浙江大学 34 李兆玺 南京大学 35 刘岑 北京邮电大学 36 刘田颖 中山大学 37 刘宇希 天津...
2017年5月17-18日,第四届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暨清华大学第480期博士生论坛在浙江嘉兴遥感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举行。 在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宫鹏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国家科学与技术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邢海华、中共嘉善县县委书记许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陈皓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汪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出席并致辞。 徐冠华院士致辞 宫鹏教授致辞 本届论坛在徐冠华院士的发起下,首次在议程第一天增设了“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丑纪范院士、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穆穆院士)内的共17位全球变化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带来了主题报告。其中,我系宫鹏教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