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复试入围名单.pdf 综合考核安排.pdf
9月13日,为迎接2015级新生的到来,展现新地学人风采,由地学中心学生会主办的“地厚天高”2015级地学中心新生晚会在中意节能楼隆重举行。 晚会在动感十足的开场舞中拉开了帷幕。首先登场的小品“非研勿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幽默搞笑的风格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吴业飞同学嗓音浑厚,他演唱的《黄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张敏同学的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婉转低沉,琴声将大家带入画境。赖翔同学的吉他弹唱《蒙面歌王》节奏明快,尽显同学的青春朝气。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服装表演T台秀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晚会中穿插的游戏环节让新同学充分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现场气氛,全场掌声不断。最后的魔术表演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惊喜,为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吉他弹唱《蒙面歌王》 动感T台秀 晚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新生班级的凝聚力,也是新学期的良好开端。新一届地学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科研中去。 (供稿:杨子尧 摄影:李浩然)
各位同学,大家好! 侧重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热点方向,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地学人才的强烈需求,清华大学决定建设发展地学学科,并将之作为近期学科建设的重点。 清华大学于2009年3月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简称“地学中心”),并将逐步发展为“地球科学系”和“地球科学学院”。目前地学中心正在围绕全球变化研究,致力于恢复建设清华地学学科。经过6年发展,地学中心已经拥有30人的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6人,初级职称5人。 地学中心当前主要科学研究方向包括: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课题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研究、全球变化经济学研究等;涉及到地理、环境、土木水利、物理、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经研究生院批准,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将面向校内外招收2015年度(2016级)免试推荐博士生和硕士生,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全球变...
2015年9月7日,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地学中心”)科研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 会议的主旨是紧密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讨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为制定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奠定基础。出席本次科研工作研讨会的来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长、地学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冠华,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李高,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司长罗云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周羽教授,中国气象局何勇,以及地学中心全体教职员工与研究生150余人。 上午的研讨会上,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首先介绍了参会来宾。清华科研院院长周羽致欢迎辞,感谢了各位来宾对清华工作的支持。会议开始后国家发改委副司长李高首先做了名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气候变...
7月初到8月中旬,我中心13名研究生分赴各地开展为期6周的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支队在四川、福建、浙江、山东、湖北、广西、河北、安徽等地通过访谈、调研、野外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实践主题涉及生态旅游、土地利用、污水处理、河道修复、智能交通等方方面面。同学们利用科学的方法为当地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在献计献策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多启发,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成伟支队 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徐灏支队 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徐灏支队 (供稿:李昕璐)
课程名 【海洋环流模型与分析】 课程面向 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学分 2分 学时 32 授课老师 鹿有余 教授(Canada, 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适用院系或专业 大气科学,物理海洋学,流体力学,水动力学 内容介绍 海洋环流模型是地球系统模型的重要模块之一,是研究和预测海洋环境变化的基础,也是海洋动力过程的主要研究工具之一。本课程介绍的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和参数化方案,强调所包含的假设及其意义;介绍目前大洋和近海模型所采用的主要数值离散方法;介绍对模型结果进行校验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学对象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期为他们从事海洋环流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与同类课程比较 本课程的控制方程组部分强调这些方程组的由来和假设,并不去探讨其近似形式的解析解及具体动力过程,以区别于物理海洋或动力海洋课程。其数值方法部分着重目前主要模式所采用的方法,不介绍计算流体力学的各种复杂算法。模型结果的校验和分析部分,...
8月6日-9日,地学中心宫鹏教授和林光辉教授组织了中心生态学方向部分师生前往内蒙古库布齐开展联合野外考察活动。基于宫鹏研究组的全球地表覆盖制图结果以及林光辉教授曾在库布齐沙漠建立的生态实验站,商讨开展天地一体化生态学综合研究课题。 图为李丛丛介绍全球地表覆盖制图情况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内蒙古亿利集团已在库布齐沙漠开展了20余年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实验等工作。就在不久前的第五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上,中国亿利资源荣获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该集团利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改变了沙漠地区的很多环境因子,包括降水、植被覆盖、土壤结构以及生物等等,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改变。作为通过人为干预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改变的典范,为科学家提供了详细而系统的气候变化研究数据,对气候变化模式的模拟有重要指示意义。 图为参观亿利集团沙漠地区农作物培养实验室 在本次考察中,林光辉教授...
2015年8月25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迎来了2015级的新生,中心研工组和研团研会为此组织了十余人的团队迎接新生的到来。 图为地学中心迎新工作者为新生热情讲解 上午8点,随着第一名新生的成功报到,地学中心迎新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迎新团队为新生登记注册、收集材料、分发资料袋、讲解宿舍方位和路线等,各项工作都在顺利有序地进行。 图为研工部副部长马春生老师(左)和中心研工组组长武海平老师(右)莅临迎新现场指导工作 迎新过程中,研工部副部长马春生老师在中心研工组组长武海平老师的陪同下来到中心迎新现场,慰问迎新工作师生,并指导工作。本次迎新在筹备过程中做了充足的准备。新生报到之前,中心通过研会微信平台发布了新生报到流程,通知报到时间和地点,方便同学顺利报到。同时,中心办公室采购了三轮电动车用于运送新生行李及物品,为新生和家长提供了完备细心的后勤保障。 图为迎新工作者指导新生填写各种材料 图为新生家长和...
暨清华大学第41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5年6月6日-7日,第二届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暨清华大学第41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举行。 论坛以“全球变化研究——地球与人类的命运”为主题,秉承“构建促进学生交流、学科交叉、学术创新,构建具有影响力、创造力的青年学子学术交流平台”的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研究生70余人,围绕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 在6月6日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副主任罗勇教授致论坛开幕辞。罗勇教授首先代表组委会对来自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随后,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以“感悟多样性”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以联合国发布的当今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健康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生动详实地解读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表达了从多个学科角度考虑科学问题将会给科研人员带来更加广阔的...
2015年7月31日-8月5日,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罗勇教授、林岩銮副教授等联合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一行10余人,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项目的重要内容。973计划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重点研究在全球变化变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机理、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和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及其适应机理等内容。在该项目中,清华大学地学中心联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负责研究第5课题“气候系统模式中冰冻圈分量模式的集成耦合及气候变化模拟试验”(2013CBA01805)。 为期6天的考察中,考察组对拉萨、日喀则等地区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珠峰大本营的山岳冰川的退缩、高原冻土和积雪的变化、雅鲁藏布江径流的变化和高原湖泊的消长等高原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考察基础上,考察组重点关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结构、空间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好! 暑期日近,地学中心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有了今天的小小进步,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努力能为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一份夏日的清凉!为您奉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2015年6月刊工作动态。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地学中心的关心与支持,我们期待您持续地关注!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工作动态PDF版本请点击:http://postinfo.tsinghua.edu.cn/node/232070下载】
直博研究生 直硕研究生 拟录专业方向 姓名 拟录专业方向 姓名 大气海洋 付士稳 大气科学 陈俊 大气海洋 姜蕾杉 大气科学 范峥 大气海洋 李斐斐 大气科学 李姝彤 大气海洋 李元龙 大气科学 林代玉 大气海洋 蔺亚婴 大气科学 沈皓俊 大气海洋 史鹏飞 大气科学 索成 大气海洋 魏衍雯 大气科学 王丹阳 大气海洋 武娜娜 大气科学 吴琦 大气海洋 尹宜夫 大气科学 朱舒君 大气海洋 张鏐 大气科学 邹思琳 大气海洋 张萌 生态学 邓铸 大气海洋 朱嬿 生态学 段杰雄 生态学 何晴 生态学 姜鹏 生态学 刘晓暄 生态学 李讴邑 生态学 鲁晨曦 生态学 吕志远 生态学 祁艳琳 生态学 徐伊迪 生态学 王玲玉 生态学 杨帆 生态学 魏洁 生态学 郑夏婉 生态学 吴耕泓 生态学 褚宏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