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清华大学第41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5年6月6日-7日,第二届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暨清华大学第41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举行。
论坛以“全球变化研究——地球与人类的命运”为主题,秉承“构建促进学生交流、学科交叉、学术创新,构建具有影响力、创造力的青年学子学术交流平台”的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研究生70余人,围绕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
在6月6日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副主任罗勇教授致论坛开幕辞。罗勇教授首先代表组委会对来自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随后,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以“感悟多样性”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以联合国发布的当今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健康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生动详实地解读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表达了从多个学科角度考虑科学问题将会给科研人员带来更加广阔的视野这一观点。宫鹏教授鼓励参会研究生“think deeply,think further”,多思考学科多样性问题,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切身体会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魅力。
在随后进行的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的研究生围绕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全球变化综合观测和数据集成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研究、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和全球变化的事实、过程和机理研究等五个议题,就自己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进行了三十多场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科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此外,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罗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建平教授、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刘鑫研究员和孙唯哲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林金泰教授等分别做了代表各自研究领域最前沿水平的专题报告。在报告过程中听众和报告人以问答的形式频频互动、学术气氛非常热烈。在所有学术报告结束后,经过评委的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五个领域的最佳报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陈欣、王蕾,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王玉玮、赵园红和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科学研究所的贺巧宁获得了本届论坛的“优秀报告奖”。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建平教授致闭幕辞。他指出青年学生将是我国未来全球变化研究的主力军,建议青年学子要注重学科的交叉,因为学科交叉是保持学科多样性和生命活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他提出追求卓越是实现学科交叉的重要基础,而交流是实现学科交叉和学科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他鼓励大家“在快乐中学习,能为梦想学习”,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及时总结自己在论坛中的收获,提升传达自己科研成果的能力。

论坛由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协办,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承办。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实现跨学科、跨机构的学术交叉合作创造了机会。
(供稿:地学中心学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