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地学中心分工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举办了“小小梦想家”清华大学教职工子女科普讲座第一讲“漫游行星”。此次讲座由中心田丰教授主讲,来自校内部分各院系的教职工子女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开始前,组织者为到场小朋友准备了问答小游戏。开场学生的街舞及手鼓表演引得小朋友们阵阵掌声。讲座中,田丰教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了浩瀚的宇宙,介绍了大家所关注的行星知识,讨论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本次活动对于扩大地学中心影响力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活动与地学中心教师前沿性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激发了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启迪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此活动为系列讲座,期望以此活动为开端,为未来开展更广泛的科普活动积累经验。 (供稿:刘晓婷)
在“地球日”的傍晚, 阿拉斯加的命运, 北极的命运, 地球的命运, 乃至我们的命运, 可预知吗? 让我们一起听听 生态学大师Dave Mcguire教授 怎么看? 报告时间:2015.4.22 19:00-21:00 报告地点:清华大学FIT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Professor David McGuire 讲座题目:The Integrated Ecosystem Model (IEM) for Alaska and Northwest Canada: current status and applications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licy 主讲人简介: Dr. A. David McGuire is a senior scientist with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laska Cooperative Fish and Wildlife Research Unit and a Professor of Ecology with the Institute of Arctic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He earned Ph.D in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in 1989. Dr. McGuire has conducted studies on the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climate ...
4月8日,由地学研团主办的2015年就业分享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举行。会议邀请了地学中心2014届毕业生楼鹏康、陈翠红、汪付星和即将毕业的2015届毕业生张斌、李通、何正旭分享就业经历、传授求职经验。中心其他三个年级的30余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会议由2014级博士生陈晗主持。陈晗首先介绍了近两年中心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工作性质,并将去年和今年的就业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2015届毕业生张斌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就业情况,并就实习和跨专业就业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李通介绍了自己的实习经历,对大家关心的求职流程和时间安排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丰富实习经历的何正旭也介绍了自己的实习经验,就如何联系实习单位、何时实习、如何选择对自己求职有帮助的实习单位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2014届的三位毕业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传授了求职经验,还介绍了工作近一年来的收获。脚踏实地、注重积累、将简单的事情做好、尽早确定是否要工作等要点是...
2015年3月29日,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宫鹏教授带领俞乐、辛秦川、李丛丛博士举办“世界健康脆弱性区域”制图工作坊(Workshop on World Health Vulnerability Area Mapping),商议制作有关行星健康(Planetary Health)的全球地图。 目前,对地观测技术已经为了解地球健康状况(如环境、资源状况等)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如何采用长时间观测获得的卫星遥感数据及其衍生产品(如土地利用变化、NPP变化等),并结合空间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人口、GDP等)来认识和分析世界健康脆弱性区域是本次工作坊的中心议题。
应英国威尔士亲王慈善基金会国际可持续发展部的邀请,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宫鹏教授参加了今年2月25日在伦敦举行的气候变化与健康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查尔斯王储倡议举办,他本人于当日下午参加了会议并参与了讨论。会议围绕气候变化与健康及如何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突出人类健康展开了讨论。会上对清华大学作为主要合作者参与的《柳叶刀》委托论文“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的紧急行动”及由清华大学教师参与的另一篇《柳叶刀》委托论文“在人类世保护人类健康”的初稿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介绍。会间,宫鹏教授对查尔斯王储倡导关注环境与健康表示赞赏,并根据他对中药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注,介绍了中国通过人工栽培中草药保护环境的举措,以及联合国在非洲推广中国青蒿素抵御疟疾的成效。 地学中心主任宫鹏与英国查尔斯王储亲切交谈
2015年2月,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相关研究团队在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捕捉并放飞四只佩戴卫星追踪器的白额雁,以期进一步了解环境因子影响下的东亚雁类迁徙规律和动态格局。 据最新追踪数据显示:白额雁THU05于2015年3月22日离开鄱阳湖开始北迁,途经渤海湾于24日到达吉林省莫莫格湿地附近并在此停歇,截至目前飞行距离2000公里(图1)。其余三只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栖地停留,其中THU01和THU03继续停留在鄱阳湖地区,白额雁THU02于2015年3月12日飞至洞庭湖地区并停留至今,截至目前飞行距离300公里(图2)。 图1. 白额雁THU05迁飞路线图(2015年3月22-24日) 图2. 白额雁THU02活动路线图(2015年3月12日至24日) 白额雁追踪小档案2015/03/25 姓名 性别 体重(克) 年龄 目前位置 最远飞行距离(Km) THU01 男 2640 成鸟 鄱阳湖 THU02 女 2200 成鸟 洞庭湖 300 THU03 女 2040 第2年幼鸟 鄱阳湖 THU05 男 2410 成鸟 莫莫格 2000 以上数据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或转载。如...
2015年选拔通知 一、项目简介 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全球变化研究博士生培养项目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宗旨的国际合作项目。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CESS)和瓦赫宁根大学资源生态组(REG)双方在地理学、大气学科和生态学相关研究和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基于双方兴趣提出前沿研究课题,培养学生打破学科限制的思考方式,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来加深对当前生态问题的理解。 清华大学地学中心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多学科研究的平台。它将量化分析观测数据处理和社会经济分析有机结合至对地球系统的研究中,并以全球生态为其主要研究侧重点之一。CESS研究者在多尺度遥感监测森林、农地、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方法设计方面做出显著贡献。在成立的5年多时间里,中心学者和学生在相关领域共完成200多篇SCI期刊论文。REG是瓦赫宁根大学最大的生态组之一,是培养学生和产出成果最多的研究组。该研究组...
每年3月23日是国际气象日。2015年3月23日上午,安徽省气象局在合肥科技馆举办了“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的主题报告会,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罗勇教授应邀在会上作报告。安徽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雯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来自合肥高校的200余名大学生到场聆听。 报告会上,罗勇教授作了“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的质疑和最新认知”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气候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对全球未来影响的评估,并解释了若干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疑问。3月24日上午,罗勇教授还访问了安徽省气候中心和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并作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解读》的学术报告。 图为罗勇教授在“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主题报告会上作报告
2015年3月19日, “面向全球变化研究的特征参量信息获取与处理平台” 课题的技术交流会在清华蒙民伟科技楼南楼818举行。此课题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之“全球生态系统与表面能量平衡特征参量生成与应用”项目的第四课题,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杨军副教授承担,执行期为2013-2016年。 会议的主旨是加强课题间的合作交流,尤其是第四课题和项目其他课题之间的衔接。出席本次技术交流会的有项目办公室主任刘素红副教授;第一课题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瞿瑛博士;第二课题负责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利军研究员,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陈学泓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副研究员;第四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杨军副教授,成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赵永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王杰博士、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感应用第六事业部总经理冯新宇、项目秘书从娜,以及其他参与工作的研...
图一:参会老师合影 图二:来宾孙健主任、首席研究员宋丽莉与中心主任宫鹏交谈 图三:地学中心副主任罗勇与来宾交谈 3月16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一行6人来到我中心,共同商谈气象服务交流合作事宜。中心主任宫鹏、副主任罗勇等参加会议并做了讲话。与会双方介绍了各自开展的重点业务和研究工作,就双方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会议就加强双方相关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应用、共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编辑:彦妃)
3月11日下午,地学中心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开发培训。本次培训由黄小猛老师主持,中心的多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学习交流。 黄小猛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CESM模式的特点以及CESS集群和探索100集群的使用,进而详细讲解了CESM1.2.1的在集群上的移植和配置。针对中心模式研发的目标,基于CESM1.2.1的开发方法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黄小猛老师在现场演示了模式代码的操作过程。 在最后的提问及讨论环节,相关老师和同学提出了自己在模式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黄老师在现场逐一解答。大家表示通过本次培训,熟悉了CESM的安装和使用,为后续的模式研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供稿:胡晨琪 编辑:彦妃)
一、地学中心简介 清华大学2009年3月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地学中心),其宗旨是推动地学学科的筹建并围绕全球变化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地学中心已经聘请了包括科技部前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正教授宫鹏等著名学者任教,全时在职教师已达27人,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宗旨是:在与大气、陆地和海洋动态过程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经济领域探索新知,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做出贡献,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任务是:在地球系统及系统间交互作用、地球资源与环境、以及地球系统变化的过程方面,增长认识,传播新知建立从局部到全球尺度对人类引起的以及自然的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和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的能力。在地球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大众集成、综合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诸如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