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 “面向全球变化研究的特征参量信息获取与处理平台” 课题的技术交流会在清华蒙民伟科技楼南楼818举行。此课题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之“全球生态系统与表面能量平衡特征参量生成与应用”项目的第四课题,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杨军副教授承担,执行期为2013-2016年。 会议的主旨是加强课题间的合作交流,尤其是第四课题和项目其他课题之间的衔接。出席本次技术交流会的有项目办公室主任刘素红副教授;第一课题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瞿瑛博士;第二课题负责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利军研究员,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陈学泓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副研究员;第四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杨军副教授,成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赵永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王杰博士、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感应用第六事业部总经理冯新宇、项目秘书从娜,以及其他参与工作的研...
图一:参会老师合影 图二:来宾孙健主任、首席研究员宋丽莉与中心主任宫鹏交谈 图三:地学中心副主任罗勇与来宾交谈 3月16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一行6人来到我中心,共同商谈气象服务交流合作事宜。中心主任宫鹏、副主任罗勇等参加会议并做了讲话。与会双方介绍了各自开展的重点业务和研究工作,就双方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会议就加强双方相关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应用、共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编辑:彦妃)
3月11日下午,地学中心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开发培训。本次培训由黄小猛老师主持,中心的多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学习交流。 黄小猛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CESM模式的特点以及CESS集群和探索100集群的使用,进而详细讲解了CESM1.2.1的在集群上的移植和配置。针对中心模式研发的目标,基于CESM1.2.1的开发方法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黄小猛老师在现场演示了模式代码的操作过程。 在最后的提问及讨论环节,相关老师和同学提出了自己在模式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黄老师在现场逐一解答。大家表示通过本次培训,熟悉了CESM的安装和使用,为后续的模式研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供稿:胡晨琪 编辑:彦妃)
一、地学中心简介 清华大学2009年3月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地学中心),其宗旨是推动地学学科的筹建并围绕全球变化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地学中心已经聘请了包括科技部前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正教授宫鹏等著名学者任教,全时在职教师已达27人,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宗旨是:在与大气、陆地和海洋动态过程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经济领域探索新知,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做出贡献,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任务是:在地球系统及系统间交互作用、地球资源与环境、以及地球系统变化的过程方面,增长认识,传播新知建立从局部到全球尺度对人类引起的以及自然的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和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的能力。在地球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大众集成、综合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诸如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5年3月6日,中山大学地理学院黎夏教授应邀来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开展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地理元胞自动机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模拟”的专题讲座。中心多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展开了热烈地交流、讨论。 黎夏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遥感与信息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黎老师及其团队长期在地理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模拟系统理论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在地理过程模拟与决策支持、耦合群智能与多智能体、多目标空间优化等核心内容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黎夏教授领导开发的GeoSOS软件集成了智能模拟与空间优化,解决了传统GIS对过程模拟和优化方面严重不足的难题,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本次学术交流,黎夏老师从元胞自动机及群智能优化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其在实际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元胞自动机及群智能体主要研究微观层面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一年一度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地学中心工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鼓励全体女教工参加学校组织的电影、舞会、参观等系列妇女节活动。节日前夕卢麾老师代表中心工会慰问每位女教职员工,并亲手将一朵鲜花送到女教工的手中,同时也送上诚挚的节日祝福。女职工们纷纷表示:感谢单位领导的关心,以后将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工作、锐意进取,为中心工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供稿:刘晓婷 编辑:彦妃)
关于表彰2014年度地学中心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清地学通〔2015〕2号 经地学中心主任办公会推荐,徐世明、蔡闻佳、黄文誉、刘利、黄建斌、刘远政、李晓瑜(排名不分先后)获得地学中心先进工作者提名。 经中心行政、党总支、分工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学科带头人差额投票,评选2014年度地学中心先进工作者名单如下: 1、黄建斌,获奖理由:开设的《全球气候系统及气候变化》研究生课程多次在学校教学评估中名列前茅,在模式应用方面做出较大成绩。 2、徐世明,获奖理由:在海冰模式研发方面做出较大成绩。 3、蔡闻佳,获奖理由:在全球变化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出较大成绩。 4、刘远政,获奖理由:主动勤奋,在人事和国际合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5、李晓瑜,获奖理由:主动勤奋,在科研管理和宣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特此公告并向上述获奖老师表示祝贺。 附件:清地学通【2015】2号关于表彰2014年度地学中心先进工作者的决定.pdf 同时评选2014年度地学中心最佳秘书奖1名...
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宫鹏教授于2010年发表的论文“China’s wetland change(1990-2000) determined by remote sensing (中国1990和2000基准年湿地变化遥感)”近日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被评选为“最佳论文”二等奖。“最佳论文”是从2009-2013年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发表的文章中,根据科学计量指标定量评价与同行专家定性评审相结合的原则遴选出来的,具有较高含金量。 该论文基于1990年和2000年前后的美国陆地卫星资料,完成了两期中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统计两个基准年间中国的湿地变化及其不确定性,并对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湿地面积在十年间减少了14%,除人工湿地增加外,其余的天然湿地类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面积下降趋势。其中以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省天然湿地丧失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天然湿地被转为农牧用地,而新疆,西藏和青海三省呈现湿地面积增加,这可能与气候变暖造成冰川积雪融化有关。该湿地制图工作科学意义显著...
2015年1月13日上午,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筹建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818举行。来自全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多位委员聚集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共商学科发展大计。中心主任宫鹏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发起人林光辉教授介绍了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意义,以及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的过程与进展。会议酝酿了专业委员会顾问专家、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正副秘书长和委员人选,讨论了2015年度工作计划与主办下一届学术交流会等议题。委员代表们会上对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广泛交换了意见。厦门大学高树基教授做了题为“海洋氮循环与同位素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为与会师生介绍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揭示海洋氮转化过程与微生物作用机制的重要作用。 (庞智勇供稿)
同学们, 在2014年即将过去之际,在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同时也成立了“全球变化研究青年学生联盟”。我代表论坛学术委员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会议让我想起22年前,在国内老一辈学者的关心和鼓励下,由陈述彭、徐冠华、李德仁、张祖勋等老师亲自参与,一批在北美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发起召开首届北美华人地理信息系统研讨会的情景。那次会议,创立了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协(CPGIS),形成了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惯例。至今,已经举办了22次年会。自1994年起,创办了《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刊物,2007年更名为《Annals of GIS》。自1996年开始,每年回国参与举办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后来还每年在国内举办CPGIS西部行,青年学者讲习班等活动。这个组织既服务了中国,也提升了大家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为一批批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为国家,为专业...
12月17日下午,2014年“斯伦贝谢计算地球科学奖学金”颁发仪式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816举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双聘教授杨广文老师、武海平老师、薛巍老师及斯伦贝谢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刘艳军先生参加了颁发仪式。 首先到场嘉宾分别为每位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随后陈宇澍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最后斯伦贝谢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刘艳军介绍了该公司员工规模、企业文化、利润等相关内容。 斯伦贝谢计算地球科学奖学金”是由斯伦贝谢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设立的,面向地学中心以及计算机系进行地学与计算交叉研究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旨在奖励在地学与计算交叉领域的研究及创新。每年评选五名获奖者,这是本奖项第一次颁发。 (路雯供稿)
AfriGEOSS合影 宫鹏教授在会议上发言 GEO XI中国代表团合影 2014年11月13-14日,我校地球科学中心教师宫鹏、俞乐、李丛丛等,赴瑞士日内瓦参加了GEO(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地球观测组织)第11次全会和AfriGEOSS(GEO框架内的非洲区域组织)分会。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在会上介绍了清华大学团队在2014年非洲30米地表覆盖制图方面的进展,并与参会代表开展了充分讨论,明确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研究重点区域。宫鹏教授与来自国家遥感中心、国家气象局、国家地震局等的专家共同组成了中国代表团,同GEO其他成员国代表团一起,审议并通过了多项GEO决议。 GEO是地球观测领域最大和最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GEOSS,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十年执行计划,建立一个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更好地认识地球系统,为决策提供从初始观测数据到专业应用产品的信息服务。目前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