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5日,地学系组织了“2017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130余名学生提交的报名材料。经过初步筛选,确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6所高校,本科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本校同年级本专业前10%的50余位优秀大学生前来参加夏令营。 林光辉教授解答营员提问 开营仪式上,地学系副主任武海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介绍了夏令营的活动要求,系教学副系主任张强介绍了免试录取研究生的政策,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随后各课题组的教师们分组重点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方向和特色。 营员自我介绍 通过三天充实、丰富的日程安排,营员们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与地学系的教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个人展示、互动讨论等形式最终完成选拔工作。 营员倾听 夏令营师生合影 夏令营旨在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进国内高校优...
4月15日下午2点,U-RUN2017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在校园内鸣枪开赛。本次赛事是清华大学106年校庆的特色活动之一,分别设置了男子、女子10公里和男子、女子半程共四个组别。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清华大学紫荆操场,沿途经过图书馆、西体育馆、二校门、新清华学堂、主楼等标志性建筑,使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也能欣赏校园美丽的风光。 图为:学生跑过新清华学堂留影 图为:学生手持系旗跑过二校门 地学系学生积极参与了本届校园马拉松,约40人完成比赛,其中更有两名同学成功完成半程项目。同学们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轻松上阵。在比赛过程中大家相互鼓励,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每一位参与者均顺利完成比赛。赛后,同学们也获得了象征勇气的参赛奖牌和证书。 图为:参赛学生孙宏伟顺利完成比赛留影 图为:部分参赛学生庆祝顺利抵达终点 图为:部分学生合影 图为:地学系参赛同学合影留念 重视长跑一直是清华大学重要的体育传统和特色,同学们也用实...
4月28日下午,“世界清华说·Friday Talk”系列活动在紫荆公寓22号楼一层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活动室举行。本期活动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下称“地学系”)研究生会主办,邀请了被同学们誉为“人生赢家”的地学系留学生哈文·盖·哈克汉(Kwame Oppong Hackman)作为主讲嘉宾。哈文来自西非国家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目前师从地系宫鹏教授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今年6月,他也将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位加纳籍博士毕业生。 图为:活动主持人地学系博士生那慧(Nabeela) 16点,在来自巴基斯坦的地学系博士生那慧(Nabeela)的主持下,活动正式开始。哈文首先向大家热情介绍了他的祖国——加纳。加纳位于西非,因盛产黄金和可可,有着“黄金海岸”、“可可之乡”的美誉。今年正值加纳独立60周年,哈文特别提到了曾对祖国独立作出卓越贡献的先驱,以示纪念。 图为:哈文讲述求学经历 接下来,哈文向观众讲述了他十分励志的求学经历。哈文来自加纳的一个...
3月30日,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简称:地学系)张强课题组、环境学院贺克斌课题组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林金泰课题组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论文,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贸易活动中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与PM2.5相关的室外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300多万人过早死亡。PM2.5污染的产生与各类商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传统上认为污染物排放主要影响本地区空气质量,只有一部分排放会通过长距离大气输送对下游地区造成影响。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商品生产过程从最终消费地区转移到生产地区,与商品生产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也随之发生转移,从而改变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
3月9日下午,清华论坛第65讲在主楼接待厅举行。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博士做客清华论坛,作了题为“人类的未来:理智的乐观或是悲观的期待”(“The Future of Humanity:Rational Optimism or Hopeful Pessimism?”)的精彩演讲。 在演讲中,霍顿博士从生命的起始、人类的进化开始谈起,提出人类必须思考自己的未来,唤起大家对整个星球健康的关注。 理查德·霍顿博士讲解人类的未来。 他谈到,目前人类面临的危机很多是全球性的,国与国之间亦或国家内部之间必须携手共同寻找解决危机的途径。比如气候变化和流行病所引起的后果往往是全球性、动态的,单凭一个组织或者是一个国家是无法解决的。很多人类的健康问题也不是凭借医生的力量就能解决的,比如世界范围内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目前,虽然对于很多疾病而言,医学上的治疗手段已比较成熟,但由于政策和经济上的原因,导致目前人类的健康...
2017年1月9日至25日, 地球系统科学系赵圆圆、冯多乐、宫鹏一行3人赴东非的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三国进行野外考察,采集地表覆盖数据,重点采集了竹林样本以及与竹林易混淆的植被类型样本。本次考察内容是完成国际竹藤组织(INBAR)委托的全球竹林制图项目的一部分。所收集的野外数据既能支持东非三国的竹林制图,又有助于非洲农田、天然林和人工林、草地等专题制图。 地学系师生在三国的野外考察得到了当地林业部门或者环境部门的支持与当地专家讨论确定最有代表性的考察路线,尽量在考察中覆盖更多的气候类型和地貌单元。总考察行程三千三百余公里, 共收集了八百多个样本,丰富了多年来不断完善的全球地表覆盖野外观测样本库。 1月13日至14日,研究组师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功开展了一次地表覆盖制图培训。参加培训的18位成员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卢旺达四个国家。培训中介绍了清华大学主导完成的一系列全球地表覆盖制图产品及区域应用...
清华新闻网12月30日电(记者 李 婧)12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简称“地学系”)成立大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薛其坤,地球系统科学系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副主席陈左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曾庆存等16位院士及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主持。 邱勇、徐冠华(右三)、陈左宁(左二)、陈宜瑜(右一)、宫鹏共同揭牌。 邱勇向地球系统科学系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地球科学是解决当今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科学界的普遍重视。地球系统科学具有系统性、交叉性和定量化的特点,代表着地球科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地球系统科学系是清华学科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希望地学系充分利用清华多学科优势,集聚一流的师资,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
在清华大学地学中心,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兢兢业业,静心科研,为建设美丽蓝天添砖加瓦;他严谨笃学,甘为人梯,以自己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学生。他就是地学中心的张强教授,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空气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对于PM2.5的长期暴露导致中国2013年有90余万人过早死亡。面临着空气污染带来的巨大健康威胁和经济损失,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空气污染的来源到底是什么?人类活动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才能改善空气质量?从清华到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再到回国,张强始终致力于回答上述问题。他以大气复合污染多维溯源技术研发为主要目标,在排放清单方法学及排放驱动力分析、区域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研发及应用、排放校验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张强和他的团队建立了动态的排放清单方法学体系,识别出了中国人为源排放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驱动力;开发出在线排放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