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学系谢尔盖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武超为通讯作者与葡萄牙里斯本技术大学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地球科学模式发展》(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简称:GMD)发表题为“利用耦合到动态植被模型的全新全球火灾模型SEVER-FIRE、遥感及地面观测等技术分析火灾格局及其驱动因子”(Analysis fire patterns and drivers with a global SEVER-FIRE v1.0 model incorporated into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and satellite and on-ground observation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介绍了谢尔盖课题组及合作者设计的全球火灾模型SEVER-FIRE (Socio-Economic and natural Vegetation ExpeRimental global fire model:社会经济和自然植被“试验型”全球火灾模型)。 图1 1997-2006年间年平均过火面积(百分比)(a)遥感数据GFED (b) SEVER-FIRE模拟结果 火灾是陆地生态系统典型的干扰因子,对自然植被和大气组成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的重建和预测火灾的发生...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28号)安排和评审工作方案,经组织推荐、专家通讯评审、教育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集中审议,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遴选产生了100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00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以辐射带动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开展,该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在本次遴选评审工作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研14党支部(以下简称地研14党支部)凭借各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名单。 地研14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9月,现有正式党员25人,现任党支部书记武超,组织委员张鑫,宣传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任凤杰,下设3个党小组。党支部成员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2014级生态学博士研究生为主,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的研究课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能够严格落实党组织...
尊敬的 各位关心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设的领导、专家和朋友: 您好! 值2019新年来临之际,谨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2018年适逢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立90周年暨复建9周年。回顾2018年,在清华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徐冠华院士为主任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地学系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2018年蔡闻佳、付昊桓、黄小猛、林岩銮、卢麾、徐芳华、徐世明和杨军等8位教师通过了教研系列长聘资格考核。张强教授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教育教学方面 2018年,地学系生态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通过自我评估,专家组对生态学科已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地学系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在2018年组织召开了两次教学工作研讨会。就“大气科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研讨会初步讨论了清华地学学科本科专业招生方案。 科研方面 2018年...
“壹玖有你” 2019年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新年晚会 时间:2018年12月29日19:00 地点:蒙民伟科技大楼M层多功能厅 主办: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生会 站立在2018年的小尾巴, 相信大家都靠自己的秋裤得到了窝心的暖 冬日的北京一切如常, 空气中的水分还是那么稀薄, 混合着醇厚而新鲜的细颗粒物, 给众多初来北方的小南方们呈上了生动的求生第一课 漫漫无期的冬日里, 学堂路上踽踽独行的你 是否在内心渴望着一份岁末的陪伴? 浩瀚无边的科研海洋中, 驾驶一叶小舟坎坷前进的你 又是否需要片刻年尾的欢乐? 2018年即将成为过去 希望在我们未来的壹玖回忆中中, 依旧有你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2019年新年晚会 “壹玖有你” 整装待发,等你到来 在这里你将了解到, 地学系的大佬们不仅磕的一手好盐, 他们的才艺更是让你目不暇接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旗下面向研究人员的同行评议平台Publons颁布了2018年度“Publons同行评议奖”,在所属领域排名前1%的顶级审稿专家这一奖项中,共有264位来自中国大陆学术机构的学者(包括在中国大陆学术机构工作的外籍科研人员)在按照ESI学科分类系统中的22个科研领域获奖。卢麾副教授荣获地球科学(Geosciences)学科和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的“Publons同行评议奖”。 卢麾副教授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地球科学学科23份审稿,多学科10份审稿,涉及遥感观测、陆面模式、水文模拟和气候变化分析等领域。为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ydr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等10多份SCI期刊审稿,为地球科学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行评议,是科学界对项目进行评审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的一种基本方法,作为学术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保...
清华大学拥有悠久辉煌的地学历史,是我国最早开展地学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高校之一。1928年,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基于中国国土范围之广而地理知识之贫乏,决定在清华兴办地理学,提出“我们不要从文史上谈论地理,我们要在科学上把握地理。”1928年11月,清华大学成立了地理学系,1932年更名为地学系,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组。其后,清华大学地学系经历数次重组调整,抗战时期也曾一度中断。1952年,清华大学地学系和气象系被调整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被调出,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的清华地学系共培养毕业生200多人,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专业精英,如杨遵仪、谢义炳、刘东生、叶笃正等。他们耕耘在地理、地质、气象等领域,为国家关防、边地开发和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1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院士。 时隔57年,在广大师生、校友的推动下,2009年学校决定围绕全球变化开展地球系统科...
11月30日,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立90周年暨复建9周年庆祝大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巢纪平、夏军、丁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丁一汇、王浩,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以及国内外知名地学专家学者、兄弟院校代表、各届校友和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出席。大会由地球系统科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 陈旭致辞 杨艳宾 摄 在致辞中,陈旭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界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地学系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陈旭简要回顾了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历史,强调清华地学学科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专业精英,为国家关防、边地开发和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地学学科在办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爱国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 陈旭强调,当前清华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1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城市研究院在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会议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宫鹏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常青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高世楫等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向波涛、智库中心主任苏竣,以及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土水学院、建筑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城市研究院、地球系统科学系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成立仪式现场 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简称城市研究院,英文名称为“Tsinghua Urban Institute”,英文缩写TUI。该研究院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王蒙徽担任城市研究院领导小组组长,陈旭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共同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