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
各位关心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设的领导、专家和朋友:
您好!
值2019新年来临之际,谨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2018年适逢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立90周年暨复建9周年。回顾2018年,在清华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徐冠华院士为主任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地学系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2018年蔡闻佳、付昊桓、黄小猛、林岩銮、卢麾、徐芳华、徐世明和杨军等8位教师通过了教研系列长聘资格考核。张强教授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教育教学方面
2018年,地学系生态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通过自我评估,专家组对生态学科已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地学系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在2018年组织召开了两次教学工作研讨会。就“大气科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研讨会初步讨论了清华地学学科本科专业招生方案。
科研方面
2018年,地学系教师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成功申请到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其他纵向项目38项,横向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地学系师生在2018年共发表SCI论文超过225篇,包括7篇高被引论文和3篇热点论文。以下三项成果引起了特别关注:
01
4月4日,地学系蔡闻佳副教授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在线发表题为“The Lancet Countdown on PM2·5 pollution-related health impacts of China’s projected carbon dioxide mitigation in th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ector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a modelling study”的研究长文,首次揭示了中国电力行业实现《巴黎协定》自主减排贡献。论文完整地呈现了不同气候政策对碳排放—常规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人类健康的全过程影响。论文发现了国家气候政策导致的区域污染转移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02
4月18日,地学系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联合发布了《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特邀报告。报告分析了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所面临的健康挑战、总结了当前应对措施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建议。报告是《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和中国的研究机构合作,由中国学者来领导从策划到写作出版的特邀报告,是对清华大学地学系在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肯定。地学系将充分利用在报告编写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联合社会各界,积极探索中国健康城市的发展道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03
11月30日,地学系发布了联合国内多家兄弟单位共同研发的中国联合地球系统模式(CIESM)1.1版本。该模式包含多个自主开发的物理方案,如改进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单冰云微物理方案,海洋混合方案等,还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耦合器(C-Coupler 2)等。CIESM将依托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参加第六次全球气候模式比较计划(CMIP6)。
行政与实验室建设方面
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城市研究院,地学系是中国城市研究院的挂靠院系。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同时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规划、政策制定优势,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学者队伍,搭建中国城市发展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智库,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展望2019年
地球系统科学系将继续广纳贤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性,聚焦气候变化科学、全球生态学、环境变化与健康等方向,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与基于地学的多学科交叉和定量化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盼望着您继续给予清华地学系更多的关怀和更大的支持!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