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宫鹏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地球健康”分论坛,本场分论坛旨在探讨以全方位行之有效的政策来保护地球健康,进而保护人类健康。 宫鹏教授在会上发言 宫鹏以《人人都要保护地球健康》为题,从清华校园只见花朵不见蜜蜂谈起,让大家思考一个没有蜜蜂的世界;从地球母亲给我们的自然四季:春季的野菜充饥和秋季的梨水化咳,到动物迁徙,再到中国的水污染、伦敦和洛杉矶的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到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土地退化的问题;从政府-企业-个人全方位参与保护地球健康,并通过列举 “WalMart Gigaton碳减排计划”和中国的城市化对远离自然的影响,提出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努力改变习惯为保护地球健康做努力。宫鹏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使用定量手段,实现数据共享、知识共享,避免发展中国家重蹈发达国家覆辙。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
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政府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其中要求2017年北京市年均PM2.5浓度达到60μg/m3。为完成这一艰巨目标,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区域空气质量迅速改善,北京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μg/m3下降至2017年的58μg/m3,实现了国内外普遍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减排之外,气象条件年际变化对PM2.5浓度也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北京市2017年气象条件较2013和2016年相比更为有利,北京PM2.5污染改善过程中“人努力”和“天帮忙”各自起到多大的作用,一直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回答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研究组、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研究组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梳理总结北京五年间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耦合排放清单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量化了气象条件变化、周边区域减排以及北京本地各类减排措施对北京市PM2.5浓度改善的贡...
2019年5月4日,应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邀请,国内外六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在清华大学主楼327召开了全球制图与应用伙伴计划(Global Mapping and Applications Partnership, GMAP)第二次专题会议。会议主题是“全球地表监测与变化分析”。会议旨在推进全球变化监测领域的合作交流与数据共享。GMAP第一次会议于2019年2月21日~22日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美国谷歌公司总部召开。GMAP的发起人为清华大学地学系宫鹏教授,美国地质调查局陆地碳计划首席科学家朱智良博士和谷歌工程师Nicholas Clinton博士。 GMAP首次会议部分与会人员合影(摄于美国山景城Google总部) GMAP地表监测与变化分析会议现场。清华大学宫鹏教授在GMAP全球地表监测与变化分析会议上做题为“全球地表覆盖制图现状与展望”报告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主编,西班牙Alcala大学Emilio Chuvieco教授做题为“全球火迹制图经验与挑战”报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
2019年4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研究组在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题为“40-year (1978-2017) human settlement changes in China reflected by impervious surfaces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基于遥感反演的不透水面反映中国40年(1978-2017)建成区变化)的论文。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过程。地表覆盖类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化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家尺度建成区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研究十分重要。区域城市规划与管理、大气和水污染、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要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频率的建成区数据产品。然而,目前尚缺少较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中国建成区制图产品。 宫鹏教授研究组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完成了40年时间跨度的1978年、1985-2017逐年的中国建成区制图产品。该研究将中国区...
4月19日,清华大学地学系2018~2019学年度春季学期教学工作研讨会暨清华大学第566期博士生论坛在刘卿楼报告厅举行。 上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效逑教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教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陈皓明教授,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及清华大学地学系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教授主持。 罗勇主持会议 2019年是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本次研讨会围绕深入落实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展开讨论,旨在凝聚全体师生建设优良学风共识,弘扬清华大学优良学风传统,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提升地学系的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研讨会现场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首先作学风建设动员报告。他基于过去两年来地学系的各项评估结果,介绍了地学系在科研、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宫鹏鼓励各位教师从...
4月22日,在第50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应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郑玫教授邀请,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教授做客北京大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 宫鹏教授做报告 报告现场 宫鹏与北大师生交流 宫鹏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重建清华地学:从观测、机理到系统集成》。该报告系统性地介绍了清华大学地学的历史,地学学科复建的过程,以及学科复建10年来的发展。首先,宫鹏教授简要回顾了清华大学地学系的历史。历史上的清华地学是短暂(1937-1952)和沉寂已久(1952-2009)的。接着,宫鹏教授介绍了清华地学复建的学科定位。清华地学要做新时代背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系统性的地理学。最后,宫鹏教授详细介绍了地学复建这10年来,学科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学科的特色和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在该环节中,宫鹏教授重点介绍了我们系的四个特色:1. 科学研究数据先行;2. 坚持重点发展系统模式;3. 面向全球性问题;4. 面向经济政策评估。围绕这四...
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与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清华大学共同举办了“世界地球日——走进神农架”系列活动,助力宣传“世界地球日”健康、环保、低碳的理念,增强师生爱护地球自然生态的环境意识。 世界地球日活动与会人员合影 上午,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蔡庆华研究员做客第303期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为师生们带来以“世界地球日——从水生生物到流域生态”为主题的学术报告。蔡庆华老师首先介绍了流域生态学的发展,并结合具体研究对象阐述了流域生态学在解决水资源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水生态治理与修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蔡庆华老师结合开展了二十年的香溪河流域观测工作,介绍了流域生态学在解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作用,并为现场师生答疑解惑。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蔡庆华研究员(左二) 下午,...
4月18日上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工程、数学和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Krasimira Tsaneva-Atanasova一行6人访问清华大学地学系。地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会见了来宾,系主任助理林岩銮教授等参加了会见。 张强代表地学系对Krasimira Tsaneva-Atanasova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来宾简要介绍了清华地学系的历史、发展目标、研究方向和科研进展情况。张强说,地学系和埃克塞特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清华大学—埃克塞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协议已于2017年签署,此后每年都有学生前往埃克塞特进行联合培养,其中一名同学将于5月参加在清华举办的首次联合答辩,顺利毕业后将获得两校颁发的联合博士学位。 张强(左二)会见埃克塞特代表团 Krasimira Tsaneva-Atanasova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到访清华大学地学系。她表示,埃克塞特大学和地学系在地学学科领域一直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她本人非常重视和地学系的合作。随后Gavin Shaddick教授简要介绍了埃克塞特大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