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Nature Geoscience(《自然•地球科学》)主编Heike Langenberg(海克•朗恩伯格)博士及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广告服务部经理Gloria To一行到我中心作访问交流。此次交流会由王聿绚副教授及尼古拉斯•克林顿(Nicolas Clinton)副教授主持,我中心王斌教授、林光辉教授、张强教授、白玉琪副教授以及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齐晔教授等十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会上,双方主要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心与会老师分别展示了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研究思路,报告主题涵盖自然与人类因素影响下世界红树林碳储的脆弱性与强健性、中国PM2.5污染的人为与气象归因、中国高分辨率二氧化碳人为源排放制图、清华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全球变化研究数据中心服务模式的革新等各个方面。
随后,朗恩伯格博士介绍了《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的基本情况与审稿机制,并和与会人员就学术和投稿问题进行了讨论。她指出,《自然》系列杂志尊重责任编辑的独立性,因此对稿件具有最终决定权的责任编辑不会走至前台,对科研人员进行投稿指导或对还未进入审稿流程的研究思路、成果进行评价或给出任何修改、完善建议。她同时指出,只有完整的学术论文才能最终进入评价体系,因此一个好的研究切入点只是一部分,能否成功投稿取决于研究全貌。此外针对在场老师关于局地尺度的研究能否被录用的疑问,她给出了肯定答案,前提是相关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并不局限于当地,而是应该具有相当的衍生性。对于投稿,她认为与论文一起提交的能够清楚阐明所投文章重要性的附信(Cover Letter)同样关键。
此次访问是自然出版集团相关人员第三次到访地球科学中心。此前,集团亚太首席执行官、亚洲及澳洲区域执行董事大卫•斯威巴克(David Swinbank)一行及《自然•地球科学》副编辑艾米•惠特彻奇博士(Amy Whitchurch)分别于2012年5月及9月访问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