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地学中心在蒙民伟科技大楼举办了“耦合器C-Coupler1和模式平台使用培训”,中心师生约2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中心老师刘利老师代表耦合器研发小组介绍了C-Coupler1的主要特点并演示如何使用C-Coupler平台创建、配置、编译、运行和下载模式试验,博士生李锐喆介绍了如何使用版本管理系统GIT来协助模式研发。 C-Coupler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公共耦合器,在2013年9月初次发布其测试版本后,耦合器小组根据国内模式专家的需求和建议不断完善C-Coupler1及其模式平台,并以此构建了可用于模拟试验的多个模式版本。此次培训标志着,经过4年多的设计与研发,C-Coupler1已可被用于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和科学试验。 (中心 刘利供稿)
5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第四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在东大操场举行,地学中心23位教师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开幕式。中心教师们身着统一运动服,迈着矫健的步伐,以铿锵有力、整齐划一、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赢得了主席台领导和观众席热烈的掌声,充分展现了地学人的朝气与活力。 地学中心工会今年成立,中心首次参加全校教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前期工会组织教师进行多次集中训练,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们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以更加崭新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 (办公室 董春青供稿)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球变化研究院罗勇教授接受了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世界地球日专题栏目组的电视采访。 罗勇用最新数据简要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他认为,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85度,特别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所导致的;根据地球自身的自然变化规律,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如果没有人类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引起气候变暖,我们现在的气候应该是进入到一个相对变冷的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地球气候不仅没有变冷反而明显变暖。 该采访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播出。 视频地址:http://news.cntv.cn/2014/04/22/VIDE1398145517430674.shtml (仅供学习) (办公室 刘晓婷供稿)
(图为会议现场) (图为校宣传部两位副部长受邀出席会议) 4月22日上午,地学中心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14年度春季学期宣传工作会议”,校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洁和欧阳沁受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地学中心党总支书记罗勇主持,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中心宣传员及中心各课题组信息员近20人参会。 会上,首先于世洁介绍了清华大学宣传部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能、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学校宣传工作的政策和要求;欧阳沁从理论宣传工作方面介绍了今年校宣传工作的重点,希望能更多的增强校系间的宣传工作交流和互动。随后武海平介绍了中心宣传工作情况并解读了《地学中心宣传工作管理办法》,针对管理办法与会人员展开了讨论。最后罗勇从宣传的定义、重要性、队伍建设和自身规律等方面指出目前中心宣传工作得不足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会议使大家对宣传工作的政策规范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为促进今后中心发展、提升学术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办公室 刘...
1月15-19日,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副主任罗勇教授以及杨军、张强、蔡闻佳等几位老师一行受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Anthony Costello教授邀请,赴伦敦参加了《Climate Crisis: Emergency Actions to Protect Human Health》报告的筹备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报告撰写工作组的具体工作计划和7月北京研讨会的筹备工作。 此次报告的前身为《Managing the Health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已于2009年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Lancet》发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次新报告除UCL主持参与外,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共同撰写报告,计划2015年2月在《Lancet》发表。新报告旨在对当前最新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并为当前的气候危机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为最终目的。 报告将集合五个工作组的研究成果,其主题分别为“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
2月,地学中心张强教授应邀访问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stry)进行学术交流,后前往荷兰皇家气象研究院(Royal Netherlands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参加马可波罗项目启动工作会,该项目旨在通过空间观测,监测和评估中国的区域大气质量。
地学中心林光辉教授研究组于今年采购了国内先进仪器设备——稳定同位素质谱仪-MAT253,研究组正在实施的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外来植物影响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机制”和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重大项目“典型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及功能保育技术”等国家级项目,均涉及到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此设备的购置和运营不仅保障了林教授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有助于中心其他老师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和训练中心研究生加深对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认识和学习。 Thermo Scientific MAT 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为德国Finnigan公司生产的最新型高端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线性、计算机控制离子源电压和参数,以及不同高阻之间自由转换等优点。可以精确测量13C/12C、15N/14N、18O/16O、34S/32S、29Si/28Si和D/H等的同位素比值。离子流强度可达50V,适合不同...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于3月开始启动,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地学中心今年共有10位老师提交了项目申请书,其中面上项目7个,青年项目3个。
(图为973项目启动会现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年代际尺度上全球和中国大气成分与气候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启动会于2014年3月25日在清华大学甲所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项目科学顾问徐冠华院士,科技部资环领域跟踪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明星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卞林根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刘秦玉教授,项目专家组北京师范大学戴永久教授、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廖宏研究员、清华大学罗勇教授、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沈学顺研究员,项目特邀专家科技部谢夏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王岐东副局长、张朝林处长、清华大学科研院王治强副院长、华琳主任、清华大学地学中心林光辉教授等。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以及部分研究生共计40余人参会。 启动会开幕式由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
(图为座谈会现场) 3月12日上午,清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气象数值预报发展座谈会在丙所会议室举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了会议。 薛其坤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矫梅燕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就局校合作的落实、双方科研合作和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实质性工作的开展表示支持。他认为,局校合作的落实应具备可操作性,双方应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聚焦战略重点问题,建立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合作关系,并期待取得实质性成果。 矫梅燕在会上做了讲话。他说,此次来访主要是围绕落实局校合作协议进行进一步探讨,专项落实在气象数值预报领域的合作。她认为,局校合作要立足战略层面,加强科学创新,促进气象科技开放式发展,同时,双方要注重培育交流的文化,建立人员交流机制。 会议中,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王斌教授介绍了清华在数值模式发展与高性能计算研究平台取得的进展,同时,针对气象数值预报和气候模拟领域展望了未来双方在科研合...
马航MH370次航班在2014年3月8日零时失联后,其定位于命运牵动着每一个乘客家属的心和全社会的关注。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在南印度洋展开空中与水面搜索以及水下探测(图1);同时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相应地组织搜寻工作,通过卫星遥感、海洋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合力以及国际合作,力求尽快对飞机及黑匣子进行定位、以进一步揭示其失联过程的真正原因。目前失联已经超过一个月,搜寻过程仍在紧张地开展。 图1 MH370航班失联事件整体示意图 地学中心科研人员在航班失联之后的短时间内迅速组织力量,针对关键海域海流过程进行分析、对卫星与航拍记录中可能的海面漂浮物进行追踪,争取为其坠落地点定位和漂浮物搜寻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将相关海域的流场形势图提供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作为搜寻依据。 由于南印度洋相关水域的海流复杂、失联时间较长,因而在技术上采用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模式HYCOM(分辨率1/12度,集成三维变分同化...
伴随着春意浓浓的三月,地学中心的女教工们也迎来了一年一度国际“三八”妇女节。为进一步激发女教工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地学中心工会组织开展了系列妇女节活动,为女教职工发放了电影票、鼓励女教工参加校工会俱乐部舞会,节日期间中心工会委员会主席喻朝庆老师带领工会小组成员为每位女教职员工亲自送上了精美的小礼物,并带去了诚挚祝福。 此次活动的开展,增进了教职工之间的感情,也体现了地学中心领导对教职工的关怀,使女职工度过了一个身心愉悦、充实快乐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