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史蒂文·戴维斯(Steven J. Davis)副教授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题为《现有能源基础设施锁定排放威胁1.5℃气候目标》(“Committed emissions from existing energy infrastructure jeopardize 1.5 °C climate target”)的论文,首次全面评估了现有和拟建能源基础设施的“碳锁定”效应,指出现存的高碳设备锁定排放将严重威胁1.5℃温控目标,以及全球向低碳社会转型的紧迫性。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8年10月8日发布《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评估了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1.5℃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实现1.5℃温控目标的减排路径,指出如今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约1℃,1.5℃温控目标下全球仅剩余420-580 Gt CO2的排放空间(50%-66%置信区间),而当前我们一半以上的能源来自从地壳深处提取的化石燃...
8月12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uture air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in China”)的论文,揭示了未来全球增温背景下气候变化对我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的影响及相应的健康损失。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空气污染及由此造成的健康损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以期通过污染物减排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在大气污染物排放之外,空气质量也受到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不利气象条件出现的频率可能会增加,进而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并影响人群健康。 针对这一问题,张强教授研究组领导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耦合全球气候模式、区域空气质量模型和健康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205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发...
2019年7月9-10日,“守护星球健康研讨会”(Planetary Health Watch Workshop)在英国伦敦召开,来自全球多国的环境、生态、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在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慈善机构之一的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总部参加了此次会议。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受邀出席。 在会议主持Andy Haines爵士(曾任伦敦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院长、《柳叶刀》星球健康特邀委员会主任)的邀请下,宫鹏向与会者介绍了遥感、卫星和机载遥感系统的最新进展,并指出这些技术能在监测全球变化、评价星球健康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他还总结了推动星球健康所面临的科学、技术和机构层面的挑战。 宫鹏教授作介绍和评论 “守护星球健康”(Planetary Health Watch,简称PHW)是Andy Haines爵士继2015年在《柳叶刀》发布《保护星球健康:人类应对全球变化行动的终极目标》之后提出的一项新...
6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在新清华学堂召开。会上,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荣获“清华大学先进党支部”,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同志、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同志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卢麾同志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图: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获校党委“七一”表彰 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先进事迹 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当时支部名称为“地学中心教工党支部”,支部党员22人,挂靠物理系党委下开展各项党建工作。随着地学系的成立和学校地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支部规模不断扩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直到今天,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已发展成为由37名教职工党员组成的大家庭。为了便于开展学习和组织生活,支部下设大气科学和生态遥感两个党小组,共同围绕地学系的核心工作——建设世界一流地学学科来开展工作。 复建后的清华地学确定了以围绕全球变化开展地球系统科...
7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郑裕彤大讲堂隆重举行。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出席典礼并致辞,地学系2019届全体毕业研究生、毕业生导师和毕业生亲友共120余人出席典礼,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典礼由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教授主持。 图: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教授主持毕业典礼 地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宣读了地学系2019届毕业研究生名单及优秀毕业生名单,并向毕业生们表示祝贺。 图:地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宣读毕业生名单 地学系博士毕业生代表杨梦淼、武超同学分别发言。杨梦淼在致辞中回顾了她在清华园求学的五年难忘时光;她表示清华和地学系孕育了她的梦想,也见证了她的成长。她将以清华校歌中“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为勉励,带着好奇心和对学术的热爱,从容走向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岗位。武超在致辞中表示,他是清华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联合授予博士学位项目的第一位入选学生,地学系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广阔...
2019年6月20日,第十一届IWMO(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deling the Ocean)会议在无锡落下帷幕,地学系博士生黄兴所做的关于“用于解耦海洋模式和并行计算的算子库OpenArray”的报告荣获本届大会杰出青年科学家(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OYSA)竞赛二等奖。 IWMO研讨会自2009年开始,先后在美国、日本、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巴西以及中国等地成功举办,旨在促进海洋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每年IWMO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举办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的OYSA竞赛,今年共有来自各个国家的18名学生报名参赛,由25名国际评委根据他们的口头报告进行匿名投票,选三名学生作为获胜者。图为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美国缅因大学教授Huijie Xue为黄兴颁发荣誉证书。 图为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美国缅因大学教授Huijie Xue为黄兴颁发荣誉证书 黄兴同学是地学系黄小猛副教授课题组的二年级博士生,在此次比赛...
2019年6月17日,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和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海洋模式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deling the Ocean,IWMO,https://www.iwmo-meeting.com)在中国无锡举行,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俄罗斯、挪威、中国等多国科学家150余人出席了此次盛会。地学系徐芳华副教授和黄小猛副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IWMO研讨会自2009年开始,先后在中国台湾、美国诺福克、中国青岛、日本横滨、挪威卑尔根、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澳大利亚堪培拉、意大利博洛尼亚、韩国首尔、巴西桑托斯等地成功举办,会期3~4天,旨在为广大海洋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海洋数值模拟的国际化平台,促进海洋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拓展物理海洋科学的发展。IWMO的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由世界各国知名海洋学者担任,委员会主席先后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Lie-Yauw Oey、美国缅因大学教授Huijie Xue和日本海洋科学与技术中心教授Yasum...
6月12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宫鹏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地球健康”分论坛,本场分论坛旨在探讨以全方位行之有效的政策来保护地球健康,进而保护人类健康。 宫鹏教授在会上发言 宫鹏以《人人都要保护地球健康》为题,从清华校园只见花朵不见蜜蜂谈起,让大家思考一个没有蜜蜂的世界;从地球母亲给我们的自然四季:春季的野菜充饥和秋季的梨水化咳,到动物迁徙,再到中国的水污染、伦敦和洛杉矶的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到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土地退化的问题;从政府-企业-个人全方位参与保护地球健康,并通过列举 “WalMart Gigaton碳减排计划”和中国的城市化对远离自然的影响,提出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努力改变习惯为保护地球健康做努力。宫鹏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使用定量手段,实现数据共享、知识共享,避免发展中国家重蹈发达国家覆辙。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
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政府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其中要求2017年北京市年均PM2.5浓度达到60μg/m3。为完成这一艰巨目标,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区域空气质量迅速改善,北京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μg/m3下降至2017年的58μg/m3,实现了国内外普遍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减排之外,气象条件年际变化对PM2.5浓度也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北京市2017年气象条件较2013和2016年相比更为有利,北京PM2.5污染改善过程中“人努力”和“天帮忙”各自起到多大的作用,一直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回答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研究组、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研究组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梳理总结北京五年间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耦合排放清单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量化了气象条件变化、周边区域减排以及北京本地各类减排措施对北京市PM2.5浓度改善的贡...
2019年5月4日,应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邀请,国内外六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在清华大学主楼327召开了全球制图与应用伙伴计划(Global Mapping and Applications Partnership, GMAP)第二次专题会议。会议主题是“全球地表监测与变化分析”。会议旨在推进全球变化监测领域的合作交流与数据共享。GMAP第一次会议于2019年2月21日~22日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美国谷歌公司总部召开。GMAP的发起人为清华大学地学系宫鹏教授,美国地质调查局陆地碳计划首席科学家朱智良博士和谷歌工程师Nicholas Clinton博士。 GMAP首次会议部分与会人员合影(摄于美国山景城Google总部) GMAP地表监测与变化分析会议现场。清华大学宫鹏教授在GMAP全球地表监测与变化分析会议上做题为“全球地表覆盖制图现状与展望”报告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主编,西班牙Alcala大学Emilio Chuvieco教授做题为“全球火迹制图经验与挑战”报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