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 正文

6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在新清华学堂召开。会上,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荣获“清华大学先进党支部”,地学系党总支书记罗勇同志、党总支副书记武海平同志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卢麾同志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先进事迹

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当时支部名称为“地学中心教工党支部”,支部党员22人,挂靠物理系党委下开展各项党建工作。随着地学系的成立和学校地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支部规模不断扩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直到今天,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已发展成为由37名教职工党员组成的大家庭。为了便于开展学习和组织生活,支部下设大气科学和生态遥感两个党小组,共同围绕地学系的核心工作——建设世界一流地学学科来开展工作。

复建后的清华地学确定了以围绕全球变化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属于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在学科规划方面基本没有模式和范例可循。地学系党组织肩负着凝聚团结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共同为复兴清华地学学科而奋斗的艰巨任务。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需求,将支部工作重点放在结合地学特色开展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上。同时,支部注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心和解决教职工实际需求和困难,广泛凝聚共识,为推动学科交叉和发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图: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组织教职工前往梁家河重走习总书记初心之路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营造团结奋进的氛围,地学系教工党支部在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费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支部联合地学系分工会完成了青年教师情况调查、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地学系教师午餐沙龙、教工党支部党员活动日等特色活动,深入关怀青年归国人才、新入职教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这些特色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交流环境。在党员发展方面,教工党支部迄今共发展了三名教职工党员,恢复了两名留学归国教师党员身份。地学系教工党支部也经常邀请非党员教职工列席组织生活会,向他们传达党的声音,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工作。

图:林岩銮同志发展会

教职工党支部坚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在教书育人、立德育人方面,对系里现有教职工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在支部组织生活、党员活动日多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部、学校关于教书育人的相关文件、精神并认真开展讨论。观看视频学习兄弟学校、院系的榜样、典型。在教师中对系里实际教育情况(包括出现的“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等苗头)开展讨论,引导全体教师用爱赢得学生,将全方位教书育人精神落到实处,统一了教职工思想。教职工支部对于新引进人才的政治背景、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细致认真的考察,并在人才引进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地学系的发展规划、学科布局、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献言献策,在计算地球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讨论等提出了高质量建议。支部还特别注重听取各方面群众意见,对系行政服务工作也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上述很多建议由系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后得以执行。

地学系教职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从一开始的艰难起步,到今天初见成效,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宣传教育,为全体教职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支部始终坚持为建设世界一流地学保驾护航,从地学系实际出发,为全体教职工党员和群众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罗勇同志先进事迹



罗勇同志任职地学系党总支书记以来,始终围绕地学系的核心工作——“建设世界一流地学学科”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地学系师生凝聚思想,营造团结奋进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罗勇同志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勤勉奉公,作风正派踏实。他积极探索接地气的党建工作模式。依托科研项目成立无锡超算中心临时党支部,将地学系长期在无锡的基层师生党员团结起来,围绕地学系在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为核心工作,紧密配合课题组工作,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和促进课题组的科研进展乃至地学学科的发展。

在党员发展工作上,罗勇同志十分重视海外归国教师党员发展。他主动承担地学系青年海外归国骨干教师的院系级入党联系人,积极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任职以来发展了两名骨干教师加入党员队伍,动员三位骨干教师加入到学校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这对地学系的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影响更多的青年教师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罗勇同志还积极贯彻落实“两横两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带头组建地学系顾问导师组,与地学系研工组共同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力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型党支部的建设,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和积极举措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在他指导下,地学系研究生工作取得多项成绩,包括地学系地研14党支部通过“交叉约饭促凝聚”、“党史分享活教育”等特色党建活动的开展,取得党建和学术双优的成效,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名单。

武海平同志先进事迹



武海平同志从头开始参与了我校地学学科的筹建。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立场坚定,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地学学科各项建设任务中。他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他工作勤奋踏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在地学学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成绩显著:

武海平同志重视加强地学学科基层党建。在地学中心建立不久,他就向学校申请成立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并获得学校党委批准。他担任地学中心教工支部首任书记。针对地学多数教师从海外引进,教师党员比例低的情况,他努力加强基层党建。他任支部书记期间,支部发展了两名教职工党员、恢复了两名教师党员身份并培养了两名积极分子。2018年6月,陈旭书记亲自参加了林岩銮的入党发展会,对地学教工支部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殷切希望。武海平同志任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支部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积极配合行政,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地学学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工支部在学科布局、发展规划、人才引进、人事改革等方面认真讨论、献言献策,多数建议由党政联席会通过后得以执行。

武海平同志重视加强地学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学中心成立第二年(2010年),他就带领成立了研工组,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组建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创造性开展研究生活动。针对地学研究生大多数是外校推免生,清本比例小的实际情况,他注重将清华优秀的德育传统带入地学,在地学学生中广泛宣传清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以及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他的带领下,地学系学生工作取得多项成绩,包括地研14党支部获评教育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地学研究生会两次获得清华大学“十佳研会”称号等。

在工作生活上,武海平同志关心地学系每一位师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地学系党员和群众的信赖。他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组织专家帮助青年教师打磨科研基金申请书,带领行政团队为教师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他关心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精神。他带领团队联系建设了多个系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以此培养地学系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他注重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引导地学系师生淡泊名利、安心做学问。他注重发扬清华优秀传统,为地学学科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卢麾同志先进事迹



卢麾同志于2016年11月起担任地学系党总支委员、教工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2018年来担任地学系研工组组长,为清华地学学科建设、地学系党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方面,卢麾同志在陆地水循环的遥感观测与模拟方面积极努力,开拓进取,在基于遥感资料的全球陆表参数优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其应用于跨境河流模拟,支持了我国的澜湄合作和国际水外交;14年至今,发表了62篇SCI期刊论文,担任973项目课题组长,并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于2018年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奖二等奖。

教育教学方面,卢麾同志坚持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注重立德树人。他开设《陆表定量遥感》和《环境定量遥感》两门研究生课程,引导学生做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将挑战转化成科研动力;在研究生指导上,他在学生中的反馈极好,被评选为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他的学生曾获2015年清华大学优秀硕士生、“一二九”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项。同时,他还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就业成才,过去5年间,他的学生获启航奖银奖1名,铜奖两名,分赴西部和重点单位就业。

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卢麾同志严格遵守“新形势下清华大学共产党员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任研工组长以来,积极开展“清华风格、地学特色”的研究生工作。在他具体指导下,地学系研究生党建工作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地研14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他还担任地学系分工会主席和教代会组长,在他的领导下,分工会与教工支部密切互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政工作和文体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了集体凝集力;地学系分工会获评2018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分工会”称号。

作为党总支委员、教工支部书记,卢麾同志承担了地学系党建工作中的很多管理服务任务。他带领教工支部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严守纪律,为建设世界一流地学学科保驾护航。他牵头完成了教工支部一项校级党建调研课题,正在进行一项课题。他带领支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日及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发展海归高层次人才入党上取得突破,已发展了一名教授入党,并已将一名海归青年拔尖教授列为重点发展对象,预计年内能完成发展流程。在他带领下,教工支部近两年评议结果皆为“优秀”。

此外,卢麾同志在职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方面也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他作为地学系长聘副教授参与了地学系长聘考核委员会2次,同时担任Frontiers in Big Data期刊评审编辑、MIT全球种子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为多家国际知名期刊评审文章,获《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度优秀审稿人称号,获评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18年度地球科学学科和多学科的“Publons同行评议奖”,得到学界的认可。

上一篇:宫鹏教授出席2019年“守护星球健康研讨会”

下一篇:地学系举行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