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1位2016级新生和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入学报到,开启在清华地学中心的人生新旅程。 图为中心副主任、研工组组长武海平老师现场指导工作。 在蒙民伟科技大楼报到现场,中心副主任武海平老师看望了新生和家长,并慰问了服务在迎新一线的志愿者和教务老师。 为保证2016年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学生自我服务能力,打造具有中心特色的迎新氛围,研工组提前组织召开了迎新工作会,联合策划、开展学生组织层面的迎新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的策划、招募、培训,共有1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了迎新服务工作中,为前来报到的新生提供搬运行李、登记注册、引路答疑等全方位的服务。 图为新生报到现场。 图为志愿者帮助新生拉送行李。 图为新生与家长合影留念。 图为新生留影。 图为新生留影。 图为研工组在新生宿舍逐一探访。 图为2016级地学中心新生合影。 图为志愿者合影留念。 当晚,中心研工组对新生宿舍进行了走访,为新生们答疑...
为了增强地学中心与国外科研院所的交流,增进学术合作,扩大学生知识面及视野,应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邀请美国马里兰大学孙国清教授于7月18日至7月22日在地学中心举办题为《SAR介绍及应用》的系列讲座。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遥感所的二十余名同学参加了讲座,地学中心卢麾副教授、俞乐副教授等也参加了交流活动。 孙国清教授在本次雷达遥感系列讲座中,讲解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础知识、极化雷达、激光雷达的相关知识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随后,孙国清教授以实际的研究案例,详细地讲解了极化雷达研究的思路,对在场的研究生如何开展这类问题的研究给予了深刻启示。讲座后孙国清教授就学生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并与每一位到场学生进行了一对一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系列讲座,有助于提升双方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关系。 图1.孙国清教授向同学们介绍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情况 图2.孙国清教授向同学们传授雷达系统的基础知识 图3.孙国清教...
? http://postinfo.tsinghua.edu.cn/node/240355 头条新闻 清华运营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荣膺世界超算冠军 科研动态 1、地学中心博士生姚遥在《地球科学模式发展》发文 2、清华大学牵头联合三国学者合作完成首套智利全境动态地表覆盖图 3、清华大学牵头首次完成大洲尺度遥感动态地表覆盖制图样本库 中心动态 1、地学中心举行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战略”院士咨询项目启动会 3、“参加大数据管理分析和预测”经验报告交流会召开 4、研究生院来地学中心调研研究生招生工作 5、2016第三届气候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6、第二届清华大学-MIT水循环观测与模拟研讨会举行 7、地学中心“2016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结束 8、地学中心宫鹏教授和李丛丛博士赴美国地质调查局丹佛联邦中心交流访问 9、地学中心卢麾副教授当选《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度优秀审稿人 10、地学中心罗勇教授应邀参加中亚大气科学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咨询会...
2016年6月13-17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白玉琪副教授作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中国国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挪威特罗姆瑟召开的国际标准组织(ISO)地理信息标准委员会(TC211)第42次全体会议。会上,白玉琪副教授代表中国提出了制定19130-3标准的建议。 白玉琪在会上作报告。 ISO 19130-1和19130-2两项国际标准定义了地球观测影像的三种地理定位模型,完整地覆盖了从被动光学传感到各类主动传感的情形。19130-3标准旨在进一步定义这些地理定位模型的编码标准,从而在技术层面为多源观测影像的动态实时集成提供标准化的参考方案。考虑到ISO 19130系列标准已经率先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观测任务中得到运用,19130-3标准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影像地理定位信息的标准化。 在中国代表团的支持下,白玉琪副教授积极参与技术讨论,据理力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国方案的合理性和建设性。中国的提议最终得到了TC211主席Olaf Stensen先生、TC211第六...
2016年7月6-8日,应地学中心卢麾副教授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土木与环境工程系(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和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的达拉·伊特哈比(Dara Entekhabi)教授率领课题组到访地学中心,举行了第二届清华大学-MIT水循环观测与模拟研讨会。 在为其3天的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MIT、普林斯顿大学、中科院、北师大等六家单位的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SMAP (Soil Moisture Active Passive)的产品培训。在6日上午,清华大学、MIT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介绍了SMAP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最新相关成果。在随后两天半的时间内,Entekhabi教授和卢麾副教授将研讨会成员分为8组从不同研究方向进行SMAP学习和应用。最终,每个小组以ppt展示的形式汇报各自学习、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工作进行阐述。 8日下午,Dara教授为所有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成员均...
现根据工作需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拟招聘非事业编制系统开发工程师一名。详细信息如下: 一、工作职责 合作完成卫星观测和气象台站观测陆面资料同化模型,地球系统模式性能检验系统和科研项目信息网站等开发内容。 二、应聘条件 应聘者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工作积极主动,严谨认真,踏实肯干,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性格开朗,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强; 2、能够全职在岗工作; 3、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 4、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Fortran 90程序设计语言、NCL和Matlab分析软件、Grads图形显示软件以及SVN版本管理系统等的使用; 5、具有独立的软件开发能力。具有类似软件开发经历者优先考虑。 三、薪酬待遇及聘期 薪酬待遇:面议。执行清华大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非事业编制人员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签署清华大学非事业编制聘用合同,依法享受“五险一金”。试用期1个月。 ...
日前,2016年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揭晓,在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3篇获奖论文中,地学中心博士生李雪草的《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及其改进》论文荣获一等奖。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的设立旨在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培育在本学科前沿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强的博士学位论文。经学生和导师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研究生院审定,确定2016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6篇,二等奖107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硕士)88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硕士)105篇,优秀硕士学位成果(优秀毕业作品)6项。 获奖论文研究以模型研究的科学问题为驱动,结合“观测-过程-模型”的基本研究框架,对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时间维度信息进行了系统地敏感性分析,并将多时相遥感监测信息同化到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以改进其模型模拟表现,并探讨了同化方案中涉及的时空尺度因子对模型的影响。主要包括:(1) 提出...
7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地学中心”)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2016届全体36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毕业生亲属和中心教师出席了典礼。这是地学中心首次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 师生合影留念。 在播放一段以回顾毕业生成长历程的短片之后,中心党总支书记罗勇教授宣布典礼正式开始。全体参会人员首先起立唱国歌。随后,中心副主任张强教授宣读了地学中心2016届毕业生及优秀毕业生名单。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的李雪草同学借助视频从美国发表毕业感言,感谢清华大学和地学中心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硕士生毕业生”称号的崔洪阳同学回忆了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点滴。2015届毕业生张斌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和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切身工作经验和体会。 左图:宫鹏教授与毕业生合影。 右图:罗勇教授主持毕业典礼。 左图:张强教授宣读毕业生名单。右图:导师代表林岩...
2016年6月23日下午,2016第三届气候论坛在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S927会议室举行。论坛由三个主题报告组成:1)清华大学硕士生郭晓君的报告《中国极端气候事件模拟与不同温升控制目标下情景预估》;2)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博士生张文霞的报告《Wetting and greening Tibetan Plateau in early summer due to advanced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3)北京师范大学龚道溢教授的报告《Boreal winter Arctic Oscill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ummer SST anomalies over the western tropical Indian Ocean》。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中大家就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气候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家单位的相近研究背景的课题组联合发起的,旨在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
6月14日,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咨询会在伊宁市隆重召开。地学中心罗勇教授作为咨询专家组成员应邀参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副州长梅钰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2个科研院所、大学的领导、专家、教授共50人,齐聚在初夏繁花似锦的“塞外江南”,共同研讨“丝绸之路核心区”气象科技发展,围绕中亚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讨和指导。 (供稿:张建松)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实验室拟聘实验室技术员一名。 (一)岗位设置部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二)岗位名称:实验室技术员(科研助理) (三)岗位职责: 1.负责稳定同位素质谱仪(MAT253、Delta V)及其配件的维护和运营; 2.负责稳定同位素样品测试、数据整理和新方法研发,并为研究生提供技术培训; 3.协助研究组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相关的硕士或博士论文研究; 4.完成实验室主管安排的其他日常行政事务。 (四)应聘条件: 1.具有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分析化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具有气相色谱-质谱(GC-MS)、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IRMS)分析工作或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2.工作态度严谨,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和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五)待遇:提供与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相符的薪酬和“五险一金”等待遇。 (六)应聘方式:有意者请投简历到li...
6月2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国际超算大会发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系统首次亮相,一举夺冠。“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系统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落户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市、清华大学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协议,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委托给清华大学管理运营,依托清华大学的学科和人才等优势,积极开展软件开发,着力推动超算应用,努力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产业培育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高端平台与高端要素的优势叠加、超算应用和产业协同的科技创新中心。 获奖证书。 颁奖现场,左起: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软件工程师杨晋喆,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副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机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霍斯特·西蒙(Horst Simon)。 “神威·太湖之光”的研制成功,即是“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部署,也是国家长期支持、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