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根据工作需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拟招聘非事业编制软件开发工程师一名。详细信息如下: 一、工作职责 合作完成陆面资料同化模型开发任务,主要包括全球卫星陆表温度产品同化子系统、中国区域台站土壤湿度资料同化子系统和中国区域台站土壤温度资料同化子系统等开发内容。 二、应聘条件 应聘者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工作积极主动,严谨认真,踏实肯干,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性格开朗,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强; 2、能够全职在岗工作; 3、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 4、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Fortran 90程序设计语言、NCL和Matlab分析软件、Grads图形显示软件以及SVN版本管理系统等的使用; 5、具有独立的软件开发能力。具有类似软件开发经历者优先考虑。 三、薪酬待遇及聘期 薪酬待遇:面议。执行清华大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非事业编制人员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签署清华大学非...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罗勇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事实、机理与预估、地球系统模式研制、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研究。现根据工作需要,拟招聘博士后一至三名。详细信息如下: (一)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气候变化事实分析与过程机理研究:(1)陆面资料同化模型开发;(2)南北极及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3)全球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1)不同温升控制目标下的气候变化情景及其影响和风险。 3、地球系统模式研制:(1)区域气候模式研制与比较试验;(2)全球模式性能检验指标和评估体系;(3)冰冻圈分量模式的发展与集成耦合。 (二)应聘条件 1、符合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岗位要求,能够保证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必须全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 2、获得大气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不超过两年或即将在...
多源陆面资料同化模型开发项目启动会于2016年1月2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华云升达公司、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的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启动会,就项目目标、实施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和实施进度等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该项目的委托单位为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单位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目标是基于BCC_AVIM模式,采用集合Kalman滤波方法,开发适用于FY3卫星陆表温度产品的同化模型、中国区域台站土壤湿度同化模型和中国区域台站土壤温度同化模型,以期为BCC_AVIM模式提供更高准确度和精度的初始场。该项目于2016年初启动,预计在2016年底完成。不久前,地学中心还承担了华云升达公司委托的海洋资料同化模型开发项目。 (供稿:张建松)
12月12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国内外气象科技史研究专家交流和研讨了大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地学中心副主任武海平等代表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参加了会议。 气象科技史是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史遗产的很多内容和气象密切相关,如人类迁徙多与气候有直接关系,气象科学的进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等与多学科有着交融。当前全球变暖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是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因素,借鉴历史方能放眼未来。 会议上专家学者围绕气象科技史与文明,大气科学各分支专业科技史,气象科技史人物、学派、科技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气象科技史学科建设等领域,结合社会经济及其他人文学科,梳理了气象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丑纪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丁一汇等,国际气象史学会首任主席弗莱明,第三任主席扬科维奇,欧洲大学校际科学技术社会联盟主席杜瑞斯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
为了培养具有全球变化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全球变化领域核心研究方法、了解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具备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的研究和管理人才。经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批准地学中心开设大气科学(全球变化方向)本科辅修专业。 招生将面向土木、水利、环境、计算机、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向学生,每年不少于20人。
1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简称:地学中心)、《柳叶刀》杂志和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办事处就开展在健康城市方面的研究合作召开研讨会,会议在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办事处办公室召开,地学中心宫鹏主持会议。 宫鹏介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和对疾病、居民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健康城市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柳叶刀》杂志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 表示《柳叶刀》将城市健康和社区医疗列为《柳叶刀》今后在中国重点关注的两大方向,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牵头开展在健康城市政策和行动方案上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代表施贺德(Bernhard Schwartlander)表示健康城市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需要开展研究推动其在中国城市的落实。会上包括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癌症中心的多位专家也纷纷发言,介绍中国在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设、疾病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
一、岗位职责 1.负责研究组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包括组内研究成员的经费使用、日常报销和财务管理,组内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工资发放,组内仪器设备的购置报批,审核管理和清点登记等; 2.协助编写组内相关设备的使用指导材料,协助整理和归纳大气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学习资料,协助培训研究生、博士后或其他研究人员熟悉上述科研资料; 3.协助研究组搜集整理与科研和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仪器设备的校正及数据采集进行系统的归档管理,协助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制图和论文撰写等。 二、应聘要求 1具有大气科学、海洋学、环境工程、计算机或相关领域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全职从事过科研院所的行政秘书或研究助理工作; 2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读写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办公能力,熟悉资料检索及数据收集管理工作; 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服务意识。身心健康,性格开朗; 4具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候选人优先考虑;非理工科专业背景、在校研究...
应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Bernhard Schwartlander 博士的邀请,2015 年10 月29 日,宫鹏教授和Lancet 主编Richard Horton博士做为嘉宾参加了“星球健康与后2015健康和发展日程”对话会,在Bernhard Schwartlander 博士的主持下,两位嘉宾就星球健康、可持续发展、个人和机构如何应对等问题与80 余位对话参与者进行了互动。
9月22日,为充分发挥清华大学雄厚的高性能计算研究基础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和师资队伍实力,充分利用无锡市超级计算资源和高性能计算科技人才队伍优势,清华大学和无锡市在无锡签署了《共同建设“清华大学- 无锡市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联合研究中心”协议》。签字仪式后,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会见了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一行。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无锡市副市长曹佳中代表双方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等研究领域的合作。在清华大学与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在开发的地球系统模式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联合研究中心”将进一步联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单位推进地球系统模式的开发、移植与优化及应用研究,研制国际一流水平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试验平台,提升国家科研实力和无锡市科技创新水平,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双方将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运行维护方面开展深...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分别于7月31日,9月22日赴无锡看望地学中心师生。地学中心师生于暑期赴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高性能计算模式发展的工作。在无锡的访问中,邱勇校长与同学和老师们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师生们要着力技术创新点及关键技术,积极探索并总结经验。邱勇校长还对师生们为学校高性能计算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徐冠华院士也赴无锡慰问了中心师生,对今后地学中心和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双方在高性能计算发展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并对地球系统模式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地学中心主任宫鹏教授、副主任罗勇教授、杨广文教授等陪同进行了访问。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赴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看望地学中心师生
12月23日上午,地学中心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武海平老师,携办公室一行4人,组成安全检查小组针对地学中心蒙民伟科技大楼八层至十层的办公场所、实验室设备等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检查组细致认真地察看了办公室内各项设施,重点检查了网络设备、配电房、消防设施等可能存在隐患之处,尤其对实验室的操作安全进行了特别督促和指导。 检查组对目前地学中心办公场所的安全情况较为满意,同时也提出了办公设备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中肯且具体的整改意见。武海平老师特别强调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其关键要靠平时责任的落实。希望通过这次检查,能够督促提醒同学和老师们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从细节入手,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办公场所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供稿:ZX)
2015年12月5-6日,由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天津科技大学共同承担的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研究项目“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的研究”(2013CB956600)2015年度总结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以方精云院士为代表的十多位项目专家组成员和特邀咨询专家以及30多位项目骨干成员和博士后、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年会。 项目首席林光辉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和2015年所取得的主要进展。随后,林光辉教授代表第一课题组详细介绍了中国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时空变化格局、红树林碳循环关键过程对干扰响应机理,以及河口潮间带区域碳横向交换特征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二课题负责人彭长辉教授向专家汇报了陆海碳循环模型构建和陆海碳模型对接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三课题骨干代表徐世明博士介绍了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的主要功能、创新之处,以及在分量模式里耦合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