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于11月24日在青岛正式成立,标志着“AI+气象”深度融合迈出坚实步伐。专委会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牵头组建,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并培养人工智能与气象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清华大学黄小猛教授与国家气象中心张小玲总工程师任专委会主任委员。

全体合影

成立仪式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穆穆、戴永久、黄建平受邀出席会议,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国家气象中心、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出席,来自气象部门业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计算机业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矫梅燕致辞,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专委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望。她希望专委会充分发挥气象业务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纽带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建立起一个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的平台,鼓励广泛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并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矫梅燕致辞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罗勇教授代表依托单位致辞。他介绍了清华大学和地学系在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积累,并表示清华地学系将在基础研究创新、业务应用实践、高质量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全力支持专委会的工作,也期待气象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发展注入活力,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罗勇致辞

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柱宣读专委会成员名单,宣布专委会正式成立。

专委会主任委员黄小猛作工作计划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挑战。他介绍了专委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规划了阶段性的发展计划,期望通过专委会的努力,构建开放创新的科研交流平台,推动气象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升气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黄小猛作专委会工作计划报告

成立仪式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小玲主持,她表示国家气象中心将发挥好气象部门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在“AI+气象”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气象部门应用落地。

张小玲主持

11月23日和24日,专委会举办了第一届“气象人工智能交流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作题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构建最优预测系统》的报告。会议共组织了近40个口头报告和70余个墙报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在气象数据质控、监测、预报、服务、数值模式融合以及软硬件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近300位参会人员就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气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专委会的成立将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黄建平院士作特邀报告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气象人工智能发展迈入新阶段,未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AI+气象”必将取得更多突破,为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助力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午餐沙龙系列活动报道——“热带气旋旋转Rayleigh–Bénard对流模型”学术交流

下一篇:美国气象学会代表团一行访问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