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 正文

10月27日,地学系彭怡然副教授带领2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观了位于平谷区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科学试验基地。本次参观是清华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气象万千——大气科学基础》、研究生课程《大气气溶胶与云物理》以及清华大学学生气象爱好者协会共同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

基地负责人李睿劼老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基地的历史与职能,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为首都重大活动保障服务提供支持的经验。他带领同学们动手体验了气溶胶在过冷水环境下形成冰核的冻结实验,并结合实验现象讲解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

基地训练广场上陈列的各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吸引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李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这些催化装备是如何将催化剂送入云层以达到增加降水和防御冰雹灾害的目的,并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多种作业装备的实际操作,通过参与一线实践的经历,同学们切身体验了基层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境,感受到其中的不易。

同学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大气组分、冰雹和冷云等实验室,了解了超纯水的制备环境与过程,气溶胶活化、冰雹结构等相关研究进展,观摩了室内试验装置在环境、农业、航空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拓展了对气象研究成果在交叉领域中的应用认识。随后,在膨胀云室试验室里,同学们与李老师交流了对“膨胀成云”过程的科学理解,并实际动手体验了烟尘等凝结核对云雾形成的显著促进作用。

最后一站是刚刚建造完成的风洞实验室。通过李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理解了针对复杂多变的真实大气环境进行动态实验的价值与重要性,一边感叹风洞装置的宏伟与先进,一边思考风洞装置如何应用在气象研究中。

李老师对同学们积极的提问和新颖的观点十分赞赏,邀请同学们有机会来基地参与更多的研究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对大气科学和云物理学的实践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供稿:屈思博

编辑:王佳音

审核:耿睿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午餐沙龙系列活动报道——“西风爆发与ENSO多样性”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党支部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