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地学 > 正文

近日,《柳叶刀》刊载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全球不同国家的20多个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报告题为《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7年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它通过梳理健康与气候相关的40个指标在全球多个国家的进展情况,得出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相关结论。

作为全球顶级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言敢说闻名,为什么会有医学和地学学者共同牵头的科学研究呢?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为记者讲解来龙去脉。

“有这样的问题意味着提问者还没有形成一个‘地球系统’的概念,”宫鹏说,“人类是地球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地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最直观地体现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上。”

关于这一点,《柳叶刀》在2015年起就将健康与气候变化列为关注的主题,当年发布了《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共健康的政策响应》特邀报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往往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海洋酸化、淡水资源等威胁是抽象的,其实威胁就在我们眼前,映射到我们身上。报告的提出希望带动更多围绕健康、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的跨学科研究。”

传统认为这些环境问题是地球在“生病”,但其实这也是人类在“生病”。

此次发表的论文中就调查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例如,你以为寨卡病毒是天上掉下来的?它的爆发事实上可能是地下“烘”出来的。

报告撰写者之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蔡闻佳从学术角度进行了解释,“近百年来中国的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9~1.5度左右,这使得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活动能力增强。从1950年以来,我国这两种蚊子携带和传染疾病的能力已经增加了8%。而这两种吸血昆虫群体正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的传播媒介。”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并且很可能不可逆转。”蔡闻佳说。

人类是地球的命运共同体。地球‘生病’会给人类带来疾病。驱散不去的雾霾是最好的佐证。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也经由其他途径带来健康问题,如改变局地空气污染情况,会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为了更好地认识健康与气候变化的关联、并为相关行动必要性提供佐证和知识,论文撰写者深入一线获取素材,“收集资料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像非洲这样的落后贫困地区,他们是气候影响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参与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宫鹏说,“我们坚持用第一手数据说话,自己收集、模拟、解译这些现象,将自己定位为根植事实的智库。”

秉承这一理念,本次报告对2015年《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共健康的政策响应》特邀报告提出的九项建议中的六项进行了进展回顾。

“我们发现,2007年以来健康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论文发表比之前增长了3倍。但是,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健康支出却很少,不足全部健康支出的5%。”也就是说,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应对举措并没有直接保护到人。

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将在约一周后开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0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期待此次大会能形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案文草案。蔡闻佳同时担任一周后开幕的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她负责的对中国气候变化的调查研究将帮助中国在大会上发出科学的声音。

蔡闻佳说:“我们专门为中国的决策者撰写了一份信息简报,挑选了四个指标,以表征中国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收益。报告中高度肯定了中国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查处污染源、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能源效率,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的污染指标持续下降。2013年—2015年间,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年均PM2.5浓度已经下降了1/4以上。简报建议中国应当将健康效应纳入气候决策的过程中,继续推进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同时妥善处置转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加大对交通和居民用能等排放来源的排放控制。”

据介绍,“柳叶刀2030倒计时”倡议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此次报告建立在对5个独立主题和40个指标的分析基础上,这是首次对这一问题进行全球范围的梳理。从2017年到2030年,柳叶刀倒计时报告将不停追踪健康和气候变化进展,报道《巴黎协定》的年度实施行动、相应的展望,以及健康效益。

(转载自《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责任编辑:冷媚)

上一篇:《中国科学报》:访清华地表制图团队:遥感非洲绘出“你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