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以须出锋芒,倍道兼进正当时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罗勇在2023届地学系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23年6月24日
各位毕业生同学、尊敬的导师们、亲爱的毕业生亲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这个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我代表地球系统科学系向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毕业的研究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同时,我们欢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因疫情原因未能参加毕业典礼的往届毕业生回到母校,分享你们的成就!我还要向精心培养、全力支持毕业生同学们成长的地学系教职员工和各位毕业生的亲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毕业生们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卷而来,极大改变了我们所熟悉、舒适的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疫情发生以来,清华大学坚持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放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保障校园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师生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但不得不说,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的确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很长时间师生不能见面,组会在线上举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受阻……。2020年3月,学校相继发布《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取消了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指标,确定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构建起一套新型学位评定标准制度体系。这一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重大转变,符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治理体系和价值追求的学术评价制度的新要求,给同学们在短时间内适应带来了一定的焦虑和困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今天,你们在这里,是对过去的默默付出和努力的美好回报。同学们,你们在挑战和锻炼中磨砺了意志品质,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坚定不移地走过每一段路程,走出每一道阴影,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你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你们喝彩!
“无体育,不清华;有美育,更清华;爱劳动,最清华。”这是学校一直坚持的清华传统和育人理念。卢梭说过: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出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说,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希望同学们终生坚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可以筑牢工作学习的身体健康基础,还能够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在新的工作岗位迅速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促进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生活中,不要错过任何美好的东西,也不要停止追求优秀和完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接触艺术、文化和历史,同学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丰富情感体验,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通向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完善、善良和完全自由的必由之路。同学们也要注重培养尊重劳动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动手实践的技能,不躺平、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倡导劳动者价值和劳动者精神,也包括了对劳动者的热爱,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更加热爱劳动者,尊重不同阶层的劳动者,感激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珍惜劳动成果,身体力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学们,未来的人生旅途会充满坎坷和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可能性增多的时期。但是,未来并不是我们注定要到达的某个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那个地方。前行路并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不仅未来会被我们创造,而且我们也会被创造的未来改变。我相信,你们在即将结束的清华生活中,已经深深地打下了“鼓励原创、交叉合作、和而不同”的地学风格烙印,掌握了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树立了全局和国际视野,初步养成了科学和批判精神,基本具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未来,同学们应该充满信心和希望,但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秉持创新精神,扛起改变未来、创造历史的使命。同时,还要提升以“包容、沟通、责任”为核心的职场素养,在辉煌的事业道路上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越鸟勤渡传知己,扶犁仗剑再比肩。同学们,地学系既是你们出发的起点,也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这里凝聚着老师们对你们的深情与关爱,饱含着对你们的嘱托与期待,也承载着对你们的祝福与希望!水木清华,我心安处!欢迎你们随时回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