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 正文

今年秋天,地球系统科学辅修专业开放修读!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地球系统科学辅修专业

2022年秋季学期开放选课!

地球系统科学是基于传统地学学科(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生物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以准确预测全球生态和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和热点方向。地球系统科学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尺度时空尺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其未来发展。

地球系统科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全球变化领域核心研究方法、了解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具备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的研究人才;

培养拥有领导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必备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

二、 学生主修专业限制、接纳人数及辅修申请

(1) 面向校内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 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

(3) 没有选修其他辅修专业;

(4) 对地球系统科学有浓厚学习兴趣。

每年可接纳辅修修读人数:30。

三、 学习时间和证书

辅修该专业的学生根据培养方案自主修读课程,满足培养方案培养要求的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向地球系统科学系业务办公室提交辅修学位申请。

咨询电话:010-62797419

四、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课程号待定

地球系统科学导论

2

10460032

全球气候变化

2

10460013

气象万千--大气科学基础

3

课程号待定

碳中和与大气污染防治

2

10460043

可持续性科学

3

课程号待定

气候变化经济学

3

课程号待定

生态学基础

3

课程号待定

全球变化生态学

2

00460102

地球信息科学导论

2

课程号待定

海洋学概论

3

40460033

全球变化大数据分析

3

课程号待定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2

注:课程替代:经书面申请并经地球系统科学系教学委员会同意,学生可选择其他相同或相近的主修课程替代相应的辅修课程。

2022年秋季学期可选课程介绍

1)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科学界不断深化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课程内容: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成因及预估,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的主要政策措施和技术选择,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际气候制度,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路径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经济学和气候伦理等内容。本课程采用线下多媒体教学、专题讨论(Panel Discussion)和线上慕课(MOOC)自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拓展。本课程还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模拟、碳交易模拟、主题辩论赛和气象局实地参观等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2)气象万千--大气科学基础

天气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气科学以传统的基础学科如物理、数学、化学等为基础,结合地球独有的大气开展各种天气气候现象和过程的研究。

课程内容:介绍与大气科学相关的各方面基础知识及其历史发展情况,包括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地球大气的特征,大气污染,云和降水物理,各种天气现象如雷暴、龙卷、中纬度气旋、台风,以及气候变化等。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分析地球大气系统的基本方法,针对大气中的各种观测事实和天气气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神奇,揭示其背后的物理机理及变化机制,并结合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展开教学。旨在通过小班研讨和各种实验实践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可持续性科学 全英文课程)

可持续性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以应对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挑战为目标的新兴学科。可持续科学致力于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保护整个地球系统,关注于人类自身和外界的和谐发展。全英文课程《可持续科学》着眼于应对人类未来发展最急迫的问题。

课程内容:将从地球演化、生命起源、物种进化延伸到当前应对气候变化、致命的细菌和病毒等人类发展的重要挑战,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如何在火星上建立生态系统?恐龙为什么灭绝?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形态是什么?气候变暖如何应对?为什么贸易造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剥削?我们怎么设计一种碳货币体系?想要知道答案就快来选学这门课程吧。

4)地球信息科学导论

地球信息科学是在信息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基础上形成的,以信息流为手段,研究地球系统内部物质流动、能量传递和人类运动的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理论学习、动手试验和参观考察等形式。教学目标是理解地球系统的组成,了解人类活动带来的变化,掌握地球科学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特色在于通过一系列动手试验和参考考察活动,掌握地球科学数据的相关软件工具,初步建立本专业和地球信息科学之间的知识关联。

地学风采

地学系师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观测平台观测场进行资料采集系统调试。

地学系师生野外勘察

地学系学生暑期特色实践活动

关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清华大学拥有辉煌悠久的地学学科历史。早在1928年11月就正式成立地理学系,后更名为地学系,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在北平复学,地学系恢复;1947年,原有的地学系气象组独立成气象学系;1950年,地学系地质组单独分出,成立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学系调出并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则与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组)及西北大学地质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北京地质学院。

到1952年为止,清华大学地学、地质、气象学系共培养毕业生200多人,其中许多人成为著名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地学学科有47位毕业生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决定复建地学学科,并于2009年3月成立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简称“地学中心”)和全球变化研究院,围绕全球变化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并以此推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建设与发展。2016年11月30日,鉴于地学学科已达到相应办学规模,清华大学决定在地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国内高校首个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

十余年来,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在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探索新知,聚焦全球变化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组织开展地球系统观测、地球系统过程、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管理等四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地学系名师荟萃,现有教研系列教师25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美国籍1人、英国籍1人),其中10位教师担任致理、未央和行健书院导师。地学系师生综合利用学校的多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取得丰硕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世界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在内的多项奖励,在Science、Nature、Lancet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多篇重要科研论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安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举行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下一篇: 清华大学地学系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