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月30日,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重要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在线教学,确保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地学系师生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精心准备,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雨课堂和其他在线平台的技术支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上在线教学方法。开学第一周,师生们相聚屏幕前,地学系前半学期的九门课程均顺利开讲,教学效果良好。
课前筹备
为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按原定教学计划、依教学日历开展教学工作,地学系成立了防控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组,建立了教学工作微信群,实时沟通信息,及时反馈意见,充分交流经验。在2月7日召开的地学系全体教师网络视频工作会议上,系主任宫鹏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好各项准备,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张强对有序开展地学系各项教学工作进行了落实部署。宫鹏和张强还亲自带头接受线上教学培训。
地学系教务老师密切协调教学安排,紧急网购教学设备。继教学院的许可老师、助教周围光同学(马院18级博士生)以及志愿者王纯熙同学(经管98)和鲍舟启同学(经管64)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课前准备工作紧张、周密,有条不紊。
如期开课
2月17日上午9点50分,“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敲响了地学系网上在线教学第一堂课的铃声。课程伊始,林光辉老师开启弹幕,请同学们报平安,共同悼念在抗击疫情中不幸罹难的同胞、牺牲的医务人员,为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加油!

晚上19:20,“全球变化大数据分析”也如期而至。付昊桓老师通过每个人的“一分钟介绍自己”来了解每位学生基本情况和选课目的,增进彼此了解;接着,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范式革命背景下的全球变化与大数据前沿热点问题。付老师幽默的授课风格感染了课堂中的每一位同学。

2月18日上午,同学们迎来了俞乐老师的“定量环境遥感技术”课程。从大屏幕的投影仪到小屏幕的显示器,为了适应在线课堂窗口的显示方式变化,俞老师重新修改ppt的页面大小,使字体满足手机阅读;针对网上授课的特殊形式,有针对性地增删部分授课内容,并插入交互测试题来增加互动,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18日下午,Jonathon S. Wright老师的“海气相互作用”课程正式开始。一位外国籍教师,面对授课的新形式、新问题、新挑战,应对自如,准备充分,采用Drawboard和Zoom两个平台同时进行,给学生们以身临其境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

18日晚上,林光辉老师的第二门课程“全球变化生态学”如期上线。林老师应用雨课堂与腾讯会议两个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林老师对网络课堂的把控越来越得心应手!
19日上午,王斌老师的“地球系统模式导论”课程开始了。王老师通过投票、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等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和弹幕提出问题,最终实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良好效果。此次课堂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互动效果极好!
19日下午,“地球信息科学导论”课程开课了。任课教师白玉琪聚焦新冠肺炎疫情,给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感到最遗憾和最愤怒的事情?第二,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最希望改变的事情?第三,疫情过后,国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同学们轮流发言,积极分享了各自的观点。白老师从中梳理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热点,用于组织“面向大规模疫情传播的多学科综合决策支持模型和系统原型”的课程集体作业。

刘利老师的“地球系统模式试验”课程也于19日下午开课。课堂上,刘老师将居安思危的深刻内涵融入课堂,告诫学生们在从事模式试验相关研究时,一定要从多方面提高警惕、小心求证,要有应对意外事件的充分准备。刘老师内涵深刻的授课形式,吸引学生们纷纷加入网络课堂,开展学习讨论。

21日下午,阳坤老师的“陆面过程”是本周的最后一门课程,但却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官方微博进行直播的第一门课程。此次微博直播效果良好,在线听课人数达1700余人。阳老师的精彩讲解得到了在线学生的持续点赞,同时为地学系官方微博涨粉近百人。
授课感受
林光辉老师
我是第一次采用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开学前很担心自己没有掌握好网络授课技巧而影响授课效果,因此就特别认真参加了十多个公益性雨课堂培训。与此同时,我也认真准备了课程介绍、课前预习和授课课件,并请研究生和家人帮助进行了多次直播预演。“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两门课程顺利开课。但是看不到学生的面孔,还是多少影响了课堂的效果,不过雨课堂的一些功能(如弹幕、投稿、答题、随机点名答题、投票等)促进课堂互动,弥补了不能面对面交流的遗憾。最大的感受是雨课堂的多种功能和资源(如慕课和网络视频)的确有用,另外也逼迫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案、开展多样教学活动。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开展实验室教学或野外考察。期待新冠病毒疫情早日解除,师生们能早日还校,开展更直观的教学!
付昊桓老师
第一周的网络授课,有一点紧张和忐忑,总担心网络的状况和远程的方式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不过一上来,发现最不适应的,还是同学们都比较害羞,默认关闭了摄像头和麦克风,很难知道大家听的效果如何。这时,Zoom会议中作为弹幕的聊天群组起到了很大作用。课程开始时,大家的热情回应给了我很大信心。课程中段,全班同学一人一分钟的介绍和分享,更是进一步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选课的28位同学来自四个不同本科年级、理工人文等十多个不同院系,构成了一个微缩版的交叉学习和研究环境。希望这个课程能促进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交叉性的问题,形成多学科合作。当然更希望的,还是大家在后面的网络授课中都主动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让老师看到同学们上课时的状态和反应。
俞乐老师
第一次网络授课,最担心的还是家里的网络问题,幸运地是,90分钟授课非常流畅。虽然故意放了个钟表在面前,但讲课的时间还是没有控制好,比预想的快了15分钟完成了课程的讲授。很喜欢雨课堂的功能,可以完整地掌握同学们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Jonathon S. Wright老师
一开始是有点不适应的。不过,随着课程的开展,大概1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都渐渐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以后的课程,我准备缩短自己讲课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交流上面,同时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技术支持”。我希望能尽快解决在第一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自己对网络教学的方式和环境更加适应。
王斌老师
首次采用雨课堂授课,感觉效果不错。针对授课中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我通过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等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雨课堂自动记录学生答题的成绩,不仅能使授课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约束学生认真、坚持听课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地学系和学校对使用雨课堂的技术支持和周到服务(包括帮助授课教师购买必要配件以及授课的宣传等)值得点赞。
白玉琪老师
上课之前进行了多次不同范围的试讲,学习了其它老师的准备方案,通过微信、雨课堂、腾讯会议的组合,摸索了一套“事先通知-随时联系-桌面共享-PPT展示-视频直播-实时交互-多方通话”的流程。第一堂课非常成功,全程顺利无故障。线上教学虽不能完全提供教室授课情形下的全方位交流能力,但已经是目前最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解决方案了。
感谢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分散各地的同学们都能顺利上线听课,参与交流。
此外,线上授课的优势也很明显,尤其是雨课堂软件提供的工具很实用,有助于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
刘利老师
“地球系统模式试验”在这个特殊学期的第一次课,也是该课程开设以来首次采用网络在线上课的方式。为了确保师生之间能在线语音交流,我主要采用了腾讯会议软件。感谢学校已在保障腾讯会议的网络稳定性方面提前做了准备,使得未出现之前担心的语音质量不高、甚至断线的问题!尽管是在线课程,也没有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几名选课的学生之外,还有几位旁听的学生参加学习。
阳坤老师
“陆面过程”这门课,于我个人而言有三个第一:第一次上这门课(据我所知,这是国内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第一次上网课,第一次上课被视频直播(上课的时候我不知道被直播了。谢谢付美娟老师的辛苦付出!)。这门课涉及的面比较广,实践性很强,师生有互动才能深刻理解。我虽然对讲课材料做了充分准备,但是课堂还是比较沉闷。最后我点名让同学们提问,才发现大家其实都有很好的问题。让我意外的是,视频直播的影响力!上完课就收到不少青年学者的微信,表达希望继续公开授课的愿望。有同学说,“这么多年一直听报告或者看文献,都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方面的,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您的课程不但给我们把知识系统地讲出来,而且融合了您自己的理解”。也有几位从事陆面过程研究的教授要求允许让他们的学生来听这门课。由于网课对讲义准备要求更高,事实上激发了自己系统整理资料,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大家的期待是压力,也是动力。开放的清华更自信!清华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创新授课模式,广泛传播知识。
学生反馈
●第一节课非常有趣,甚至还用了微博直播!在感概科技强大的同时,也发觉老师的备课不容易;在腾讯会议里不敢轻易解除静音,因为家里有很多杂音;不过还是很充实的,可以和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学到很多知识,一起交流进步。
●第一堂课知识满满,收获非常多。从第一堂课看来,授课速度对我而言稍有些快,也因此体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非常重要~非常感谢老师能在预习阶段提供相关文本,这是我非常需要补充的内容;也非常感谢助教在线上教学这种模式下,在我遇到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总体感觉非常棒!
●我觉得这门课带我们系统地了解地球系统模式。老师的讲解很精彩、很有耐心。课件详细清晰,适合课下复习。
●感觉课程内容和预期的很一致,内容很喜欢。老师和助教们也非常nice~网上授课我觉得效果挺不错,如果有问题提问也挺方便的。后面实操课不知道会怎么样,个人觉得可能遇到问题,线上授课比现场不容易debug,然后分组作业也不好开展,所以个人希望比较难的操作课和分组作业的布置能在回学校之后……
●我觉得这门课程讲得很有意思,老师和助教水平都很高。在线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几乎没有。
●悄悄建议老师可以用雨课堂匿名弹幕、随机点名、发布投票、课堂习题等,这样会更方便与同学互动一些呢。
●可以利用雨课堂增加一些习题,提高老师与大家的互动。
●能够和老师交流挺好的,就是网络不太好,有时候会有卡顿或声音不清楚。
●很好,老师讲课幽默风趣,直播上课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