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新闻热点

7月6日上午,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人事制度改革启动会在新综合科研楼南楼举行。校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邱勇宣读了《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人事改革启动的决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主持了此次启动会,并就中心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的情况做了汇报。

宫鹏说,地学中心的建设规划符合人事制度发展战略,对于地学中心来讲,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举措主要体现为通过国际同行的学术评议,提高教师质量。他认为当前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教师队伍发展方案,要给老师们爬学术阶梯的空间。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自由,自由探索”,又要兼顾统筹合作,发展出国家急需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地球系统模式。

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副院长、地学中心教授王斌,地学中心副教授杨军、付昊桓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王斌教授认为,一个单位能否在国内、国际领先,关键在于体制和文化,此次人事制度改革对于中心的发展是有利的促进。杨军副教授根据自身在国内外多所大学执教的经验比较了中外大学人事制度的异同,提出要加强教学科研辅助体系的建设,并完善退出机制。付昊桓副教授针对地学中心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指出此次改革建立的同行评议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评价的公平性问题。

在听取发言后,陈吉宁做了讲话。他回顾了清华大学恢复地学学科建设的历程,指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本学科框架的地学中心,从建设伊始就是学校的“特区”,从人员聘任到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为此次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作为学校第4个正式启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单位,要通过此次改革,将各方面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制度化、规范化。

陈吉宁指出,在各项工作中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要做好长远规划。清华大学在国内外的定位,要求清华的教师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所做的工作既要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也要对改善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师引导到做这些关系长远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将学术评判简单地归结到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这样只会让教师心浮气躁,无法深耕钻研,也难以实现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

陈吉宁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地学中心在学科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希望地学中心以此次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地学学科这一目标矢志努力,学校将继续全力支持地学学科的建设。

地学中心全体教师、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图为陈吉宁校长在会上发言)

上一篇:2013年地学学科夏令营拟录取研究生名单

下一篇:清华大学发起首届非洲大陆地表覆盖制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