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H370次航班在2014年3月8日零时失联后,其定位于命运牵动着每一个乘客家属的心和全社会的关注。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在南印度洋展开空中与水面搜索以及水下探测(图1);同时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相应地组织搜寻工作,通过卫星遥感、海洋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合力以及国际合作,力求尽快对飞机及黑匣子进行定位、以进一步揭示其失联过程的真正原因。目前失联已经超过一个月,搜寻过程仍在紧张地开展。

图1 MH370航班失联事件整体示意图
地学中心科研人员在航班失联之后的短时间内迅速组织力量,针对关键海域海流过程进行分析、对卫星与航拍记录中可能的海面漂浮物进行追踪,争取为其坠落地点定位和漂浮物搜寻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将相关海域的流场形势图提供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作为搜寻依据。
由于南印度洋相关水域的海流复杂、失联时间较长,因而在技术上采用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模式HYCOM(分辨率1/12度,集成三维变分同化)的模拟结果与拉格朗日正向-反向追踪算法相结合。通过基于随机扰动的方式的集合预报,可以基本确定3月6日澳洲卫星观测到的漂浮物与3月8日中国卫星观测到的漂浮物较有可能为同一物体(图2.a)。同时通过拉格朗日正向追踪、提供了3月27日漂浮物可能所在的区域(图2.b),以及通过反向追踪提供了此漂浮物在3月8日失联当天的区域(图2.c),为进一步潜在的飞机定位等任务提供了依据。

图2漂浮物的可能存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