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24日,2016年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2016 The 10th INTECOL International Wetlands Conference)在江苏常熟召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司亚丽老师研究组的直博生徐菲的报告”Local temperature and El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influencethe arrival and departure timeof East 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 wintering in Poyang, China”获得优秀青年学者汇报奖(Excellent Oral Presentation of Young Scholars)。

颁奖现场。

获奖证书。
会议40年来首次在亚洲举行,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此次会议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热点”这一主题,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在废水处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展开了专题研讨。为支持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湿地领域的学科发展,会议特别设立了2个青年学者分会场,基于口头汇报的科学质量、创新性和逻辑性与听众互动程度以及汇报者对问题的回答水平这几个指标,对所有汇报者进行评分,评选出10名优秀青年学者汇报奖。本次参与研讨的汇报者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印度尼西亚茂务农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阿根廷国立图库曼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教师及在读研究生。
徐菲同学于2015年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地学中心,师从司亚丽老师攻读全球变化生态学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变化下候鸟迁徙策略。获奖报告的工作基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年的水鸟观测数据,分析了9种东亚水鸟到达离开鄱阳湖冬栖地时间和局部温度因子及ENSO指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水鸟春季迁徙离开鄱阳湖冬栖地时间和越冬期长期的温度累积效应及大尺度气候波动ENSO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越冬期温度越高,水鸟更有机会获得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可能及时积累足够的能量,离开冬栖地时间越早。该研究从冬栖地的角度去探究温度对迁徙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预测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