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午,清华大学地学系在蒙民伟科技大楼S818举办了本学期第六期午餐沙龙学术交流活动。本期活动邀请了地学系王焓副教授研究组的博士后王永强作为主讲人,进行主题为“西双版纳热带树种水力安全性与树木干旱后的生长恢复和更新率的关联”的分享。
王永强作分享
王永强介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抗旱和水力安全性高的物种能够在干旱中存活下来,并获得更多的生长。然而植物这种水力安全性与干旱条件下的树木生长恢复和树种更新的关系还鲜有了解。报告的研究内容旨在探讨极端干旱背景下,植物水力性状对树木生长恢复以及更新率的影响,为解释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以及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研究发现,单次干旱中,水力风险高的物种有更高的恢复力,而在重复干旱条件下,具有高的水力安全性的物种往往有更高的恢复力。而重复干旱背景下树木更新率的增加则受到自身树木死亡率增加的正向影响。因此,干旱频度的增加会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恢复力的改变,进而影响水力安全性对生长恢复的预测。研究认为极端干旱事件明显驱动中国热带树种生长率的降低和更新率的增加,在干旱过程中的树木生长恢复力和更新率受到了水力安全性和干旱频度共同决定。而考虑干旱频度和植物水力安全阈值对于提高树木的生长动态预测以及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与会教职工对树木生长监测的方法,生长响应指数的评估手段,树木遭受干旱胁迫具体量化指标,干旱后树木的遗留效应(生长恢复的时间尺度),以及树木生长恢复力是否受到个体大小尺度的程度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供稿人:王永强 付美娟
审核: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