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发表关于关键陆地生态区的土地覆盖制图和数据可获得性的论文

6月5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简称“地学中心”) 俞乐副教授等在《生物保护》(Biological Conservation)在线发表了“关键陆地生态区的土地覆盖制图和数据可获得性:以陆地卫星为例的全球视角”(Land cover mapping and data availability in critical terrestrial ecoregions: a global perspective with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and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data)研究论文。这是清华大学首次在此刊物发文。

该研究揭示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的全球关键陆地生态区范围内的连续观测数据和土地覆盖制图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还存在巨大的不足,并提出了多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俞乐副教授是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地学中心宮鹏教授,论文合作者还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史一川。

全球不同生态区土地覆盖制图研究的频率

全球不同生态区土地覆盖制图的精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上,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也称“爱知目标”, Aichi Targets)。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频次高、人力成本低等优势,保护生物学界已广泛采用遥感数据与实地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研究。基于遥感获得的土地覆盖数据能为了解生境空间分布和状态提供客观的、多尺度的信息。该数据常被用作生境类型的替代指标,以及作为估算和监测局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工具。此前,采用遥感技术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研究比较有限,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综合采用先前建立的全球土地覆盖文献数据库和30米全球土地覆盖制图产品,以及美国陆地卫星数据库开展本项分析,取得了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这些区域的连续观测数据和土地覆盖制图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还存在巨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仅有18%的生态区(指WWF Global 200的生态区)是全球土地覆盖文献的研究热点区域;仅有28个生态区的土地覆盖制图精度高于80%(该经度越高表征数据质量越好),但有36个生态区的精度低于50%;约有2/3的生态区没有自1985年以来的陆地卫星连续观测数据,特别是缺乏多时相的数据。这些数据与研究的欠缺,限制了追踪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的历史轨迹,也限制了从全球尺度开展变化驱动力分析。

全球不同生态区在不同时间间隔连续观测条件下的陆地卫星数据覆盖量

本研究提供了6项具体的建议以增加这些生态区的历史观测数据,并呼吁开展更多的跨机构协调工作来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卫星观测数据需求。该研究还指出,单纯的观测数据增加远不足以确保有效的保护,保护生物学家和遥感专家应该紧密合作来开展更准确的分析,增加科学认识,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

根据Google scholar的H5-index排名,《生物保护》是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也是Web of Science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领域引用量第一的杂志。该杂志的平均投稿录用率为20%,其中中国作者投稿录用率仅为10%。在该杂志发表的6700余篇论文中,中国学者牵头发表不足100篇。这是清华大学首篇发于此刊物的论文。

文献链接:

Yu, L., Shi, Y., Gong, P. 2015. Land cover mapping and data availability in critical terrestrial ecoregions: A global perspective with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and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data.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0: 34-4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320715002013

上一篇:地学中心与欧洲学者联合在《柳叶刀》发表题为《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共健康的对策》的委托报告

下一篇:司亚丽博士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