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近日,地学中心徐燕洁硕士作为第一作者,司亚丽老师为通讯作者在《自然》子刊《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Southward autumn migration of waterfowl facilitates cross-continental transmission of th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的研究论文。地学中心宫鹏教授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ielstra博士为文章的合作者。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人畜共患病,它同时危害着家禽、野鸟和人类的健康。通过对疾病爆发环境机制研究及比较疾病爆发传播格局和候鸟迁徙路线,野鸟对禽流感传播的作用被广泛地分析和讨论。然而,前人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候鸟春季迁徙和秋季迁徙这两种相反方向的周期性长距离活动对禽流感传播的不同作用。通过方向性分析,本研究基于长期基因进化枝和湿地分布格局数据,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全球水禽迁徙通道上的病毒传播和水禽春秋季迁徙的方向及强度。研究发现,在22个显著的病毒传播方向中,有18个呈南向传播且具备较高的方向强度。四个北向传播均发生在初始病毒传播中心所在地的亚洲迁徙路线上。

综合结果表明,迁徙水禽可能在病毒传播的初始阶段通过与东亚地区家禽接触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通过春季迁徙将病毒携带至北部,继而通过秋季迁徙将这种病毒传到全球其它地区。野生水禽的秋季迁徙促进了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跨越洲际的流行和传播。导致这种现象可能原因包括:(1)由于新生幼鸟的加入,秋季迁徙中的种群相对增加;(2)秋季迁徙的种群结构中包含更多免疫力较弱的幼鸟;(3)秋季迁徙相对春季迁徙具有的一定的不同步性,可能导致病毒在更大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传播。

该论文首次系统地定量描述各迁徙通道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洲际传播的方向性,并比较春季迁徙和秋季迁徙对病毒传播的不同作用,为洲际尺度上更有针对性的禽流感疫情监测和控制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图1各水禽迁徙通道上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播和水禽春秋季迁徙的方向及强度。考虑到水禽在生理年周期内是跨纬度迁徙的(春季由低纬度越冬地向高纬度繁殖地迁徙;秋季由高纬度繁殖地向低纬度越冬地迁徙),以北半球为主,如果病毒传播方向是向南的,那么设定野生水禽的秋季迁徙行为促进禽流感的传播;若向北,则春季迁徙起主要促进作用。

附文献链接:

Xu, Y., Gong, P., Wielstra, B., & Si, Y. (2016). Southward autumn migration of waterfowl facilitates cross-continental transmission of th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Scientific Reports, 6, 30262

网址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0262

上一篇:地学中心加纳留学生哈克汉发表“景观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论文

下一篇:地学中心博士生李雪草论文被《环境遥感》杂志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