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组 > 新闻中心 > 正文

3月20日中午,地学系主任、首批顾问导师宫鹏教授做客第一期“晌午食堂”,与我系青年教师王焓和15名同学齐聚蒙民伟科技大楼S818。活动中,宫鹏老师就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分享了他的见解,并与同学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学期,地学系面向全校推出了公共选修课程《人工智能前沿与产业趋势》,宫鹏老师为课程导师。17级生态学博士生金梦提出,希望宫老师能从地学学科发展的角度,分享他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洞见。宫鹏老师说,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在地学领域也有相关应用研究。实际上地学系目前做的研究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即“把人类的智慧放到计算机里面去研究地球的工作”。微软最近在开展一项AI for Earth的研究计划,致力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抗气候变化。“我们不能落后,必须进入这个领域”,宫老师如是说。宫老师还提到,清华有着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将为推动人工智能地球建设提供非常好的机遇。宫老师将邀请人工智能产业界的领袖访问地学系,探讨人工智能与地学研究相结合的前景。

在地学领域创新创业的问题上,宫鹏老师鼓励地学系同学们要敢于个性化发展。同学们要敢想敢做,只要有成熟、合理的计划,系里就愿意支持,也可以帮助寻求外部支持。宫鹏老师说:每个学生有要想做的事情,我们的教育能够支持学生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课堂上考大家千篇一律的东西。同学们也要树立起学科自信和科研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过人之处,需要在自己的优势之上再发扬光大。宫老师以初学者认为很难的编程为例,提到当一个人在学会编程以后,就会发现“编程不过就是一些逻辑的组织”。由此他告诉同学们,人的自信是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的。

图1 宫鹏老师参与“晌午食堂”活动并与同学们交流

最后,宫鹏老师希望同学们学会真实地表达自我。在中国,有些学生在向他人表达时会有很多顾虑,最后导致表达得不准确;还有些人就干脆心里想的和外面说的不一样。在他看来,“从老师角度看学生,并不是看他修了什么课,什么学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所言所愿,你说出来的就是你想要说的”。只有学生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作为导师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学生,才能促进导学关系的良性发展。

宫鹏老师语言深邃有力,与同学们侃侃而谈,活动始终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活动后参加的同学表示获益良多,将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未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图2 地学系首期“晌午食堂”气氛轻松活跃

“晌午食堂”是地学系研究生会推出的以午餐会为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搭建地学系顾问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是地学系研会学术品牌“Drink Hour”的系列活动之一。 “晌午食堂”的名称灵感源于电影《深夜食堂》。本学期,主持“晌午食堂”的是地学系首批四位顾问导师——宫鹏教授、林光辉教授、罗勇教授和王斌教授。他们将依次前来,除了分享学术之外点滴,还将倾听学生的困惑,拉近心灵的距离,以期促进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

图3 地学系首期“晌午食堂”活动师生留影

“晌午食堂”第一期经典语录:

“我们也不能落后,必须进入(AI)这个领域。”

“我们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仍需继续坚持的勇气。”

“我们这个系是不能因为学科不同而有墙的,虽然我对你们专业问题很多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看着你们这样一群年轻人,奋发向上,但带着很多不确定性走向社会,谈经验我是有很多的。”

“没有过不去坎,很多事情过去再看就是Nothing!”

“关于(创新创业)这个问题,我不希望停留在想象之中,我希望看到的是行动。我们系有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研究生连自己老师的势力范围都踏不出去,有很多人脑子里就没有别的学科。不能联合,不能合作,还怎么创新?所以我的回答就是支持,但要拿出东西来,光想到的东西不要说。”

“我在想文化自信是怎么形成的,是要有一技之长,要有点过人之处,通过比较交流得来的,不然就只能是阿Q精神。”

供稿 | 研会学术部

供图 | 刘晓暄

编辑 | 仇菁源

审核 | 陈亚微、武海平

下一篇:“一二·九”辅导员奖获得者黄国锐 |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