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 正文

5月14日,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生鲁晨曦在《npj-气候与大气科学》发表题为“中俄天然气协议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颗粒物污染量的影响”(The effects of the China–Russia gas deal o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China)的文章。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地学系Sergey Venevksy副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经管院曹世雄教授。

文章通过引入四种代表性浓度路径(RCP)情景,对比测算有中俄天然气协议(协议内容:俄罗斯从2019年起,每年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给中国,持续30年,总价4000亿美元)和没有天然气协议这两种情况下,对中国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和PM2.5,PM10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俄天然气协议对中俄双方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对于中国,在RCP8.5, RCP6.0和RCP4.5这三种情景下,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存在会降低未来的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和PM2.5,PM10排放量,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天然气协议和没有天然气协议之间的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PM2.5,PM10排放量的减少率是逐年递减的;而且长期看,如果不投入技术减排,天然气协议的存在可能会增加PM2.5, PM10的排放量。因此本质来说,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中俄天然气是一项适应措施,而非减缓措施,因此中国要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大力投入资金发展清洁技术减排,同时中俄直接的能源合作为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间的能源合作,资源合作等提供了范例。

图1. 在四种RCP情景下有天然气协议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减少率变化

图2. (a) 有天然气协议和没有天然气协议的PM2.5排放量的对比;(b)在四种RCP情景下有天然气协议的PM2.5排放量的增加率变化

图3. (a) 有天然气协议和没有天然气协议的PM10排放量的对比;(b)在四种RCP情景下有天然气协议的PM10排放量的增加率变化

文章通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系数倒推出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是一大亮点,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做相关情景分析的研究。

《npj-气候与大气科学》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于2016年创办的新期刊,是继《自然》子刊《自然-地球科学》、《自然-气候变化》等之后,在地学领域推出的又一刊物,旨在发表气候学和大气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

博士生鲁晨曦师从植被动态模型领域专家Sergey Venevsky副教授,是地学系二年级直博生,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学。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475)和国家重点技术研发计划(No. 2016YFC0501002)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612-018-0018-8?utm_source=Nature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HeaDun-Nature-npj_Climate_and_Atmospheric_Science-Atmospheric_Science/Climate-Global&utm_campaign=NPJ_USG_homepage_feature

上一篇:以爱国主义、团结合作、科学精神促进极地科学研究的发展

下一篇:【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地学系教学工作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