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 正文

9月20日晚,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颁奖暨“良师益友”20周年纪念晚会在大礼堂举行。由校研究生会组织发起的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地球系统科学系卢麾副教授获得“良师益友”奖。

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同学们对卢麾老师的评价;“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卢麾课题组“Water Cycle Lab”的座右铭。在学术上,他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科研信心,做好研究工作,引导他们在学术方面寻求突破,鼓励他们在学术方面做出贡献。除了学业,他还十分关心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通过课题组的微信等社交软件,用时而恳切,时而活泼的话语与同学们谈理想人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心灵导师。卢麾老师感人的师德事迹通过地学系研会学生撰写的“地学系良师益友卢麾|可以和他谈理想人生,也可以和他谈笑风生”文章,在朋友圈广泛流传,并在校内外引起了良好反响。

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获奖者卢麾副教授

卢麾副教授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土木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6-2010年期间,在东京大学历任工学部土木工程系特任助手、特任助理教授和东京大学地球观测统融合中心特任研究员;2007-2010年兼任日本国际协力组织(JICA)“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日方专家组成员;2010年底回国加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系)任教至今,教龄八年。2013年,他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4年,他指导的博士生汪伟获得“第四届环境健康遥感诊断国际学术研讨会”最佳论文奖;2015年,他指导的硕士生张雅文获“2015年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他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的应用成果一等奖”;被评为《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度优秀审稿人;2017年当选IEEE高级会员;主持973项目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863项目子课题一项;近5年发表SCI/EI论文69篇。

卢麾副教授与生态学博士毕业生李成伟(左一)、生态学博士毕业生吕浩博(右一)等交流

卢麾与学生合影留念

在此之前,地学系罗勇教授、林岩銮副教授分别获选第十四、十五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称号。

“良师益友”评选方法

本次评选参照“立德为首,学高为师,教益为友,育人为本”的评选标准,以个人或课题组的名义进行教师提名,经过一个多月的院系自由提名、复评投票(含师德宣讲)等阶段,截至4月17日,共有146位教师被学生提名。4月23日至5月21日,37个院系的428个基层集体展开了复评投票工作。其中,地学系七个基层集体(地研13、地研14、地研15、地研161、地研162、地研171、地研172)通过开展党团班共建活动,结合师德师风宣讲,开展良师益友复评活动。地学系共获得有效选票127张,占全系学生的64%。截至5月21日,全校共回收有效选票8024张,250名国际学生与233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参与评选,通过机器计票最终选出42位清华大学“良师益友”。

地学系研会在投票前进行评选政策宣讲

地学系教师事迹宣讲

地学系研会进行复评的投票现场

投票封装现场

评选背景介绍

“良师益友”评选活动由校研究生会组织发起,是加强清华研究生学术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以此为契机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清华大学自1998年开展“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以来,至今已进行了16届。共评选产生657位“良师益友”。

上一篇:地学系第九届北京初雪日期有奖竞猜活动

下一篇:愿闻佳讯 得识佳人——记2017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