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是人类改造地球环境以适宜自身生存发展的顶级表现。精细化的高质量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于把握城市用地的动态与规模、预测未来建成环境的趋势与变化、以及国土资源配置和环境风险应对至关重要。只有基于此类数据,才能制定出具备一致性的大规模环境政策,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科学比较和评估。

全体参会专家、学者合影
2019年12月27日,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教授邀请,来自国内外30余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共同召开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前期圆满召开两次有关学术会议,以及成功发表相应通讯论文的基础上,本会议的主要目的为:(1)介绍中国和美国地区基本城市土地利用(EULUC)最新制图成果,计划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更完整透彻的高影响力论文;(2)分享特定区域的制图试验和进展报告,筹划为特刊或其他刊物投稿;(3)总结前期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持续深入推进全国乃至全球制图工作;(4)讨论后续EULUC数据在城市体检、城市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深度应用;(5)筹备特别工作组,建立数据库,形成自主品牌。会议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和河海大学地球科学和工程学院王红教授共同主持。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项目科学家陈斌博士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院长
会议伊始,宫鹏教授同与会专家共同回顾了前期全国制图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发现的问题,并就2020年在截面重构、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做出建议。紧接着,作为本项目的数据工程师和算法执行者,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陈斌博士详细介绍了有关第二版中国EULUC数据,以及美国五大城市群的最新实验结果,同时指出后续在数据源选择、特征冗余度等方面的改进计划,并诚邀各与会者们加入到全球采样工作中。随后,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院长作题为《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抽样精度评估》的专题报告,为后续多尺度样本采样设计打下基础。

河南大学副教授王海鹰
在独立片区报告环节,河南大学副教授王海鹰、深圳大学杨超博士、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屠滢、河海大学在读研究生孙静、兰州大学在读研究生贺思嘉、以及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孙凯平,分别汇报了各自在郑州、东莞、广州、南京、兰州和香港地区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第一版E-ULUC数据,学者们针对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属性,从数据、特征、算法和分类体系等多个角度做出了积极改进,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此外,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任浙豪,作题为《一种评估地块纯度的指数——来自夜间灯光来源分解的证据》的报告,为地块纯度的解析提供了新视角。不难看出,此次会议上,各片区的研究工作较前两次有了长足进展,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迅速成长,令人眼前一亮。

武汉大学黄昕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周启鸣院长
最后,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开阔思路。武汉大学黄昕教授等从技术角度对后续制图工作建言献策,例如运用多视角场景遥感技术提取城市三维信息等;同济大学王兰教授展望EULUC数据在健康城市检测、工业区变迁等领域的应用;香港浸会大学周启鸣教授指出新技术和数据在勾画土地经济场景中的可能性,并鼓励年轻学者在科研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阐问题、勤思考。

华盛顿大学城市规划专家沈青教授

同济大学副校长,城市规划专家吴志强院士
本次会议气氛平等开放、思想碰撞共享、工作协作共进、文化包容向上,受到了广泛支持和关注。特别是在开会期间,华盛顿大学城市规划专家沈青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著名城市规划家吴志强院士均抽空莅临指导。参会代表对后续研究的开展充满热情,表示愿意持续深入推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工作。受山东科技大学孙林教授邀请,下次会议计划于2020年6-7月在青岛召开。届时各专家学者们将再次相聚,共同分享丰硕成果。